南塘河全景
长春塘遗迹
南塘河繁华静谧两相宜
说南塘河是宁波的母亲河,大概不会有人提出异议。
时光倒回至唐开元26年(738年),那一年,设明州,辖鄮、慈溪、奉化、翁山四县,唐长庆元年(821年)州治迁至三江口,并建子城。当时被城墙围绕的明州城有六个出入口,东南门(灵桥门)、东门(东渡门)、东北门(和义门)、北门(永丰门)、西门(望京门)和南门(长春门)。南塘河被引流到了明州城的南门外,在城墙边接上护城河,于是冲着南塘河开了一道水门,叫做南水关,也叫甬水门。
到了唐太和七年(833年),鄞江桥的鄮县县令接到了一桩苦差事:为了解决明州城里的淡水供水问题,要在樟溪上筑坝引水。这条坝就是著名的它山堰。把一部分流入鄞江的山水引到了沙港干渠,那条干渠以后就叫做南塘河。南塘河河水经“甬水门”入城,由古至今,都是船行进入宁波城内的水路要道。古时,南塘河上的航船十分热闹,民国时期有一个统计,说南塘河上每天上、下午各有22班航船从甬水桥下经过,每次经过都各有乘客上上下下。这是宁波最原始的公共交通。
沿着南塘河的房子盖得鳞次栉比,整整一排数里长。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小埠头,连接着一道后门。一到饭点,女人们都在那里洗洗涮涮。还时不时跟隔壁邻居拉扯几句。
交通单一的年代,信息相对闭塞,航船老大反而会被大家高看一眼。因为往往他们知道的消息最快最多,有时也乐于充当一把快递,有城里的亲人托老大带信物、带钱、带小孩,付点小费,有时甚至带口信,船老大都会一一带到。
现在常有在南塘河边长大的老人,坐在夏家桥边的石凳上晒太阳。过去他们站在桥上看风景,现在如织的游人大概是老街最繁华的景致。
记者林旻/文崔引/摄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