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南塘河畔一眼看千年 关圣殿重情重义代代传承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01月05日 07:38   【 】 【打印
0

南塘河畔,一眼看千年

民国时期的南门牛市场

南塘河畔,一眼看千年

袁牧之故居

南塘河畔,一眼看千年

南门袁氏

长春塘 潮涨潮落的坚守

如果在宋明时期就有航拍技术,从空中看整个宁波城,摄影师大概会被脚下的城市吓到:确定不是穿越到了水城威尼斯吗?

打开一张清嘉庆年间绘制的《宁郡地舆图》,就能看到宁波水流“三江六塘河”的格局。除了姚江和奉化江,东西乡各有三条塘河,东乡是前塘河、中塘河、后塘河;西乡是南塘河、中塘河和西塘河。

南塘河畔甬水桥北约20米处,还有一座长春塘遗址。康熙《鄞县志》载:“长春塘,县南长春门外,当甬江之冲。旧障塘以泥,不时崩圮。明万历戊午(1618年)邑令沈犹龙改筑石塘,民多颂之。”

这段话中对宁波人来说最要紧的一句是:长春塘,是宁波抵御江潮的第一要塘。就像一条巨臂,独拒大江巨流而保南郭一片安宁。无奈,这是一条脆弱的泥塘。宁波有句老话“八月十六大潮汛”,每年八九月份,碰上大风大水天气,上游洪峰滚滚而来,长春塘经常坍坏。

明代万历四十六年,鄞县县令沈犹龙决定将长春塘改建成石塘,从而提升它抵御潮水的能力。为了不忘记沈县令的好,人们自发地在长春门的瓮城里镌碑记录了这件事。

历史中,为捍卫长春塘流血流汗的英雄志士不计其数,清代的鄞县知县杨懿也是其中之一。杨懿是陕西蒲城人,在他担任鄞州知县的二十七个月里,在大嵩地区开河筑坝,共计开河5条,造闸6座,筑石塘3500丈,并计划修筑大嵩江大坝。雍正七年(1729年)五月,宁波大风大水导致奉化江泛滥,杨懿赶回宁波组织加固长春塘,最终倒在工地上。大嵩乡民听到他以身殉职的消息,数百人连夜赶了数百里山路去送杨知县最后一程。

稿源: 东南商报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