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3年被业内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尤其在移动支付领域,继去年8月份,腾讯微信推出微信支付功能后,2014年1月7日,新浪与支付宝宣布全面打通微博与支付宝账号,联手推出微博支付。
眼下,在移动支付这块大蛋糕面前,我市银行业也不甘落后,纷纷大打创新牌。无卡取款、二维码转账、微信取款等支付方式的全面开花,不仅让出门不用带钱包渐成现实,也让互联网金融竞争格局生出变数。
无卡取现成为现实
随着,金融支付技术的不断完善,手机正逐渐变成“钱包”。当前,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宁波银行等5家银行均借助手机银行实现了“无卡取现”功能,即手机预约取现功能。这一功能的推出,打破了电子渠道无法提供现金服务的壁垒。
除了手机预约外,微信预约取款也悄然兴起。浦发银行的微信取款业务“微取款”,让无卡取款的生活离用户更近了一步。用户只要在微信中使用语音或文字输入“微信取款”,再根据提示依次回复取款借记卡的卡号末四位与取款金额后,即可收到包含预约码的短信;然后就可以在任意浦发银行现金取款设备上输入手机号、预约码、取款金额,即可轻松提取现金。
而交通银行推出的第二代手机银行,不仅支持行业内目前最大金额100万元任意账户安全转账,更能满足消费者衣食住行等诸多消费需求。
另外,光大银行的手机“瑶瑶缴费”,还涵盖了水、电、燃气、有线电视等8大类300项缴费服务。而宁波银行推出的手机银行“网点排队查询”功能,用户则可以查询对公、对私柜台的实时排队情况。
“移动钱包”安全吗?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3年11月20日公布的《中国网络支付安全白皮书》预计,未来3~5年内网络支付交易规模至少还有6倍的增长,总量将超过20万亿元。
那么,移动支付是否安全?手机万一丢了是否存在账户安全隐患?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