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于硕象牙微雕插屏及局部放大。
点评人:雅昌论坛知名藏家“高堂清雄”
这件于硕民国时期的象牙微雕,在不足三寸的牙牌上刻有《大佛顶首楞严经》全文,笔画挺秀,波磔精严,不愧为名家精品。象牙名贵,洁白如玉;雕工鬼斧,栩栩如生,完美展现了一个艺术家巅峰时期登峰造极的成就。
于硕,字啸轩,生于同治年间,善治印,又工微刻,其擅长在折扇边骨上进行微刻,能在指宽的扇骨刻30行字,方寸之间能纳万字,且无一败笔,笔笔有帖气。字至细微处,要用20倍放大镜才能看清辨明。与其说他是清代人,不如说他是民国时期的艺术家。因为最终让他名扬四海、流芳后世的并非其早期的扇骨作品,而是象牙微刻。大凡让人眼前一亮的古玩艺术品,都是精神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一器一物之上,不光有着岁月砥砺和文化锤炼,更有着神乎其神的隐秘工艺与无法复制的人物传奇。
于硕以浅刻艺术著称于世。清末民初以来多种著述盛赞他的浅刻艺术,对他的象牙浅刻艺术品评价极高,其象牙浅刻艺术品更是蜚声海内外,为中外藏家所珍视。有人评价曰:“擅长用盲刻法,即在肉眼看不清的情况下,全凭手感运刀雕刻而成,入刀有力,意在刀先,轻重缓急,随心所欲,运刀如运笔,得心应手,字字意气连贯,流畅自然,其功力之深令人瞠目结舌。”
于硕这件《大佛顶首楞严经》微雕作品,从“如是我闻”至“肃恭斋法”结束,共计9981字,字迹若苍蝇须,功力非凡。
象牙微雕艺术在中国由来已久。由牙雕标本及文字记载,可以推断象牙微雕最迟在宋代已经出现,当时已有高不盈寸的立体微雕,而从清代起,象牙微型雕刻开始多见。
据说于硕的舅父李氏家族中,有人擅长浅刻瓷器、竹器,而且刀法纯熟,从少年时代开始,于硕就跟随他们模仿习练。于硕是从扇骨着手开始他的镌刻生涯的。他能书善画,常在扇骨的一面以潇洒的行楷镌刻诗文,另一面则刻山水花卉。经过刻苦研练的于硕已能运刀如笔,折扇扇骨一般为水磨竹,名贵的折扇则以象牙制作。
于硕刻了不少象牙扇骨之后,试制了另一种浅刻艺术品———微型象牙插屏,这种尝试终于使他在微刻艺术史上留名,与民国时期另一位微雕大师吴南愚被收藏界并称为“南于北吴”。1915年,42岁的于啸轩拿着他的两件作品,参加了日本东京大正博览会和美国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展览会,两件作品都获得了金质奖章。
经过鉴赏分析,可知于硕这件《大佛顶首楞严经》微雕作品属于其最为擅长的象牙插屏。这种象牙插屏多以直径二三寸的牙牌镌刻书画,再配以精致的红木插座,可以在案头陈列,它一出现即受文人雅士所欢迎。
记者黄银凤整理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