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老照片征集勾起昔日回忆:那些年 那些人 那些事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01月26日 07:46   【 】 【打印
0

 

后来,鄞州博物馆办了一次有关老照片的展览,其中就有余德富的这张照片。激动的陆飞舸召集了照片中的几个同学,一起去看展览。其中一个女生,看到照片,情难自抑,哭了。

陆飞舸一直珍藏着这张照片。他说,每次看到这张照片,幼年时期的细碎片段就会从记忆的脑海里“蹦”出来。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记忆,也是一个时代的见证。

30多年过去了,照片中的10个孩子,如今都已进入不惑之年。除了一个在绍兴,一个在湖州,一个在衢州,其余的都留在了宁波。陆飞舸成了一名自由职业者,他说:“照片中的老房子还在,只是标语已经刷掉了。”

一顶金丝凉帽可抵一个月工资

在宁波城西,村民编凉帽的历史至少有上百年了。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尤为盛行,很多农村妇女都会编,利用农闲将其当做一项副业,贴补家用。

据潘行正回忆,编凉帽的这张黑白照片(图③)是他在城西一个生产队拍的。照片里,妇女们每人搬一把小竹椅,围坐在一间大仓库里,个个低着头,神情专注,跷着二郎腿,膝盖上放着尚未完工的凉帽,细软光滑的金丝草在指间穿梭飞舞。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令他至今难忘。

鄞西翁家桥村52岁的村民秦亚芬曾经也是编凉帽的一把好手。当她才五六岁的时候,奶奶就手把手地教她编凉帽了。“先从帮大人打下手学起,大人往往会编好一个帽坯和凉帽的头颈,把剩下的最简单的帽檐留给小孩编。”秦亚芬说。编普通草帽只需四根草,编时两根上两根下,学起来并不难。秦亚芬上小学时,常常会趁中午放学回家时编,“一顶帽檐一般编个十一二圈,不到两个小时就能编两顶。”

就这样边编边学,直到十三四岁才能学会编整顶凉帽。但编金丝凉帽不同,秦亚芬也是到了20岁左右时才勉强上手。原因则全在金丝草极细的质地和金丝凉帽极高的编制工艺上。

秦亚芬说,她编过最细的金丝草,细如发丝,即便是稍粗一些的,也比普通的席草纤细许多,“我们有十根金丝草不及一根席草粗的说法”。正因为金丝草如此细,才对编制有了更高的要求。“编金丝凉帽最重要是草细、紧密,一般编十四圈才能‘长’一寸。”秦亚芬说。所以动作再利索的人,编一顶金丝凉帽的速度也远远慢于编一顶席草凉帽。

当然,金丝凉帽的价钱也不是席草凉帽可以企及的。秦亚芬清晰地记得,“一顶席草凉帽卖0.32元,但一顶上好的金丝凉帽能卖30元,即便是金丝草稍粗点的,也能卖个十七八元。要知道当时在生产队做一个月工资也不到30元。”

不过金丝凉帽也不是想做就能做的。生产凉帽的工艺品厂会和村里联系,由村里统一每个月向工艺品厂拿来金丝草,再挨家挨户分配给村民,村民领了金丝草再各自回家编。每隔一段时间,村里就会有专人统一收编好的金丝凉帽,送到工艺品厂,领来报酬分给村民。

编其实是制作金丝凉帽的第一步,送到工艺品厂后,还要经过上油、压模、装饰等工序,才最终制成一顶“刮挺”的金丝凉帽。至于当时金丝凉帽卖给谁,秦亚芬说,金丝凉帽洁白细软,手感极好,加上编得精细,使整顶帽子显得光亮秀丽,雍容华贵,听说受到欧美国家女士的青睐,都是出口的。而秦亚芬确实也没见身边的某个人戴过金丝凉帽。

如今,村民大多进了企业,但农村仍有一些上年纪的人在家编凉帽,只是编凉帽的材料已经从以前的蔺草、金丝草变成了现在的腊味草、纸草。

稿源: 宁波晚报   编辑: 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