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老太70岁左右,身边没有其他陪同的人,从手中的火车票看,她们是从绍兴坐车过来的。
一位老太太比划说:“我们要去普陀山,搞不清,怎么坐车啦……”
“阿姨,跟我们来。”沈霞波问清楚后,帮她们扛起行李,到公路售票窗口帮她们买好了车票,接着带着她们去乘公交车。
外面下着雨,沈霞波把伞递给两位老人,自己则冒雨扛着行李走在前面。把两位老太送上车,她又叮嘱司机提醒老人到站下车。
公交车缓缓开出,两位老太太一直扒在凝满了汽雾的车窗前,目不转睛地望着沈霞波离开。
旅客肯定是最大的动力
记者采访期间,姑娘们几乎没有停过,一会儿在售票窗口,一会儿在出站口的电梯上,或者在公交车站台前蒙蒙细雨中……她们手中也不断变换着各色行李。
一个春节长假下来,不少姑娘的嗓子都哑了,可她们还在坚持。一名叫张颍的服务员,丈夫春节因肺炎住院,她下班后还要去医院照顾,连续几天没睡好,工作一天都没耽搁。
“来到我们这里,不管以前多温柔的姑娘,都会很快被打磨成一个十足的女汉子。”沈霞波幽默地说。
为什么她们会如此认真?记者在窗口一侧的一本深蓝色小本子里找到了答案,这本意见簿里写满了旅客感谢和祝福的话语。
一位从台湾来的江先生,春节期间准备去奉化溪口,可他对溪口并不熟悉,下了高铁后一脸茫然,让他意外的是,姑娘们为他准备了一张溪口旅游攻略图,并耐心地跟他介绍。他感慨地在本子上写下:“感受到了家的气息,很温馨!”
沈霞波说,旅客的肯定就是她们坚持的动力。
“说不累,肯定是假的。”沈霞波说,“可每当我们把旅客送上车,看着他们挥手道别,心里就会很有成就感。”记者 范洪 通讯员 陈旭利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