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象山 正文

揭秘象山西边塘村土地流转:一块土地转出"三道菜"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02月14日 09:12   【 】 【打印
0

  5年前,象山晓塘乡西边塘村率先把138户农户的309亩分散土地流转集中,入股成立四季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并建起了一个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5年来,该村不仅做足做好了土地产出这道“主菜”,还在这片土地上做了“生态旅游”、“科普教育”两道“辅菜”……一块土地转出“三道菜”,西边塘村已成为土地流转的一个“示范样本”。

  在不少地方农村土地流转依然困难的情况下,西边塘村土地流转缘何能够取得成功?春节前夕,本报记者随市委宣传部组织的采访团前往当地进行了探访。

  “嫁接”旅游小村变成3A景区

  “咦,不是采访西边塘的土地流转吗,咋把我们带到旅游景区来了?”车停在位于三门湾畔的白玉湾生态农业观光园大门时,眼瞧着气势恢宏的门楼,许多人以为走错了地方。对此,陪同采访的象山县晓塘乡党委副书记郑华华自豪地说:“这里就是景区,而且还刚刚被评为3A景区呢。”

  位于西边塘村北面的白玉湾生态农业观光园,是象山最先实施土地流转的一块“试验田”。

  “冬天是旅游淡季,但每逢双休日仍有不少自驾游客慕名前来,走进四季果园草莓大棚,体验采摘乐趣。”据郑华华介绍,2009年4月,该村138户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立四季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并在入股的309亩土地上建起了一个白玉湾生态农业观光园。“如今,观光园内种了葡萄、柑橘、草莓、蓝莓、杨梅、枇杷、猕猴桃等果蔬品种20余种,实现了‘四季有瓜果、四季有耕作’。”

  “‘白玉湾’的声名鹊起,带动了西边塘全村农家乐旅游的迅猛发展。”村书记许文明告诉我们,近年来,西边塘村先后投入7000多万元,建成了海上布达拉渔家乐、汽车露营地、水上大冲关、亲水葡萄长廊、农家客栈等旅游设施。

  统计数据显示,西边塘村的人均收入已连续三年以15%的幅度递增。其中全村去年仅旅游经济收入就有600余万元,生态旅游正逐步成为村民致富的朝阳产业。

  抱团共赢“失地”村民成股东

  当我们走进草莓大棚时,今年65岁的张定朝正在棚内查看草莓生长情况。老张乐呵呵地告诉我们:“种了一辈子的田,如今却成了上班族,一天上8小时班可拿到105元的工资。”

  张定朝是村里最先以土地入股的村民之一。说起把家里2亩多地流转给了四季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原因时,老张坦言,两个儿子都在外面打拼,他虽是种田好手,毕竟年纪大了,体力一年不如一年。从2009年开始,他就在合作社里上班,从事田间管理,一年下来,除了保底分红外,还能拿到4万元左右的工资。“现在既是股东,又是领工资的农业工人,感觉很爽!”说完,张定朝骑着电瓶车又去别的大棚巡查了。

  王岳平夫妇是后来加入合作社的村民,起初他们担心,把田交给合作社后收不回来,毕竟“宁可抛荒,不可失地”的观念在农村根深蒂固,但后来看到入股的农户第一年就分到了每亩600元的红利,且金额逐年增多,就忍不住主动提出了入股申请。“去年每亩红利已增加到1800元了,幸好阿拉及时加入,现在每亩打2折都入不了股喽。”妻子刘云素如是说。

  “30年前,西边塘村率先分田到户,是为了打破大锅饭;30年后,流转土地则是为了抱团共赢。”据曾担任村支书15年、现为四季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孙根法介绍,把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集中起来,按现代农业要求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生产和销售,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因此至今没有一户农户后悔土地入股。相反,看到了土地入股的好处,原先不想入股的农户和一些拥有山地的农户也入股合作社了。目前,合作社社员已经增至157户,流转土地面积达356亩。

  农耕科普培育高级“种田人”

  “按现在的模式,未来几年每亩分红最多能增加到3000元至3500元,接下来要想继续增加,就需寻找新的发展模式了。”这是老支书孙根法近年来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为此,在孙根法的提议下,西边塘村3年前与象山县教育局合作,在白玉湾成立了该县首个现代农业科普教育实践基地。我们看到,这个设在园区内的基地,为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自然,学玩相结合的大课堂,专门设置了烧烤灶头、钓鱼台、酒窖、游泳池、多媒体室、健身器材等,还引进数字农业,育有草莓、葡萄、橘子、杏、水晶瓜、番薯等果蔬。迄今,当地已有近500批5万多名中小学生在该基地接受了农耕科普教育。

  “办科普基地,目的就是为了培育未来的高级‘种田人’。”孙根法坦言,由于目前农业专业化程度低等原因,农业收益低下,造成种田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种植能手更是成了稀缺人才。因此,村里可以借助基地这个平台,引进大学毕业生来基地做辅导员,从中发现优秀人才,将基地逐步转变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本村转型升级。更重要的是,让广大青少年了解农耕,让他们从小喜欢农业,有利于为未来培育出一大批高级的“种田人”。记者 王量迪 丁华 陈光曙 陈敏杰

稿源: 宁波日报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