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走进鄞州古林镇蜃蛟村,只见临河的一座古建筑飞檐翘角,老式台门,砖瓦围墙,室内展品都是从村民手中收集来的,村支书老周也把自己收藏的老式水龙、手摇电话机等“宝货”拿出来放入陈列柜。据介绍,这座房屋原来是周家祠堂,后改为村大会堂,前些年新建村委会办公楼后,这座房屋一直空置着。去年,区镇出资修葺房屋后,这里“变身”为村文化礼堂。
在土地等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建设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鄞州区相关部门给出的答案是:综合利用现有资源,不新增用地;少给乡村增加经济负担,多让村民获得文化实惠。到目前,该区建成首批25座村文化礼堂,没有一座新建、扩建,全部是利用原有设施改建而成。所需经费由区镇两级财政补助。
“过去的破戏台,如今修成了大礼堂。”东吴镇三塘村的章老伯看到红墙黑瓦的三层仿古建筑后感叹道。该村干部组织当地“秀才”,充分挖掘“孝顺”、“耕读”文化,文化礼堂内村史陈列室、电脑房、图书室、健身房等一应俱全。文化墙上还彩绘了“南塘雨涨”、“北涧泉鸣”、“月夜茶歌”等十二景。
近日,笔者随意走访了鄞州区几家村文化礼堂,发现大多是利用原有设施巧妙设计的。同时,文化礼堂都完善了原有的文化设施,充实了文化内涵,增加了更多活动阵地供村民参与。25座文化礼堂呈现出多种风格,有陈列馆型、公园型、广场型、综合活动型等,有旧祠堂、老会堂改建的,也有废旧厂房改建的。
“村民到二楼借书、上网,顺便会来看看村史陈列馆。文化礼堂给原来的综合活动中心增加了新内涵。”云龙镇上李家村文化礼堂管理员徐国强说,文化礼堂建成后,门口广场和礼堂一楼成了村民早上健身、晚上跳舞唱歌的热门场地。横溪镇周夹村的红白喜事堂变成文化礼堂后,原先的红白喜事功能并没有受到影响,而增加的文化墙、村情村史陈列馆等让村民有了更多的文化享受。(朱军备 续大治 周莺 志明)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