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钱湖畔的村庄
鄞州区道成岙
奉化岩头古村
主讲人徐雪英
1993年毕业于宁波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现为宁波广播电视大学鄞州学院教师,从事教科研究。
宁波地处宁绍平原东端,其西部和南面分别是四明山脉和天台山脉,北部及东部是海岸线,陆路交通上相对封闭,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比较容易形成和保持有特色的地域风俗和文化。回顾宁波住宅地名命名历史情况,可以发现宁波住宅地名也随着宁波经济的发展经历了阶段性的发展过程。
古代宁波聚落以
“家、房、屋、庄、宅、园、厂”等为通名
宁波古代聚落通名一般有“家、房、屋、庄、宅、园、厂”等,这些通名往往在前面加姓氏,以“姓氏﹢通名”形式使用,带有明显的宗族色彩。宁波以“家”最为通行,其次为“房、屋、庄”,再次为“园、宅、厂”等,反映宁波民众重宗族重血缘的居住特点。
“家”多指以血缘关系所维系的群落,使用频率最高。宁波历史上经历过几次移民潮,大多是由于北方中原战乱,大批贵族或在浙东任职,或逃难来浙东。尤其在北宋末期金兵直逼江南,宋高宗率众过江,浙东陡增万户,宁波一跃成为浙江十州中人口最多的州府。作为历史上高移民地区,宁波古代村落大多为血缘村落,人们聚族而居,家族血脉、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较好的传承和延续。聚落名称往往以各家族的姓氏命名。这些家族的成员为了表明自己的宗族特征,便以自己宗族中的大姓或最先来到此地开启山林的移民姓氏命名本地,以巩固自己家族在本地域的地位。根据宁波地名网提供的数据,单单行政区划名中,以“家”为通名的就有1000多个,远远多于其他通名数量,如计家、郭家、洪家、崔家、小张家、老赵家等,反映着宁波地区移民的历史。
家族繁衍久了会出现分支。各分支有不同的住所,“房”便应运而生。在宁波地名中,以“房”为通名的一般都取家族分支之义,如“二四房”。“二四房”得名是因为那个家族原来有四个兄弟聚族而居,后来因为子孙繁衍多了,大房和三房陆续迁到别处居住,原住处只剩二房和四房,故改名为“二四房”。这样的地名还有小七房、富房、后小房、杨礼房、李十四房等。
在古代宁波,拥有华屋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不然不会留下那么多带“屋”地名。在宁波地名网中查询“屋”字行政区划名称,有92条之多。如鄞州有长埭屋,村民主姓陈,明时陈姓从外地迁来。据传2000多年前,村东边西边各有一幢很长的房屋,故名长埭屋。又有大屋,村民主姓王、徐,王氏先祖在宋末从横溪王家迁入定居,第五代孙在村里建造大屋一座,村也由此得名。除此外,宁波还有田屋、新屋、七架屋、上楼屋、夏新屋、后新屋、桥头新屋、后田屋、上屋等。
“庄”本义为草大,后引申指大路,又从道路转指村庄、庄园等,也指建在山林田野间的住宅,别墅。宁波行政区域地名中以“庄”为通名的最初大多为自然村,多以宅院为“庄”,聚族而居流传至今。如鄞州区西部的化龙庄,村民主姓鲁,清时从余姚大岚乡雅庄迁入。该村原是杖锡寺庄园,名叫“化龙庄”,建村时沿用。
“宅”本义为住所、住处。宁波地区以“宅”为通名的多为北方移民来此后命名遗存而至,如鄞州的里宅、外宅、新宅等。里宅、外宅原属鄞州章水杜岙村,村民主姓徐,先祖徐汝英在南宋时从山东青州迁入。由于人口增多,1961年将杜岙划分为里宅、外宅两个村。新宅村民主姓张,200多年前从湖南迁至芦蓬头后,其后代在此建一新宅分居,故名。
“园”本义为种植果木的地方,后泛指种植树木、蔬菜之地,又引申指供人游览娱乐的地方。宁波地名中以“园”为通名的地方多为“树木蔬菜种植地”,如慈溪有大园,据传早年有余姚丈亭殷家迁此筑楼,楼成围以花园,故名。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