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周琳:承华夏之衣冠 重新激活传统汉文化生命力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02月24日 07:27   【 】 【打印
0

  图为宁波汉服协会组织的女子成人礼活动。(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甬上衣冠,礼承华夏。去年6月,宁波汉服协会正式成立。作为一个民间非盈利组织,“我们试图通过汉服这个载体,重新激活传统汉文化的生命力”,协会会长周琳说。

  周琳是位普通的公司职员,她告诉记者,公司是不允许员工搞副业的,但是对于她现在所经营的“副业”,公司领导却十分认同,并给予了尽可能的支持。

  周琳大学读的是汉语言文学,平时常与一些文人墨客接触。聚会时,大家穿得五花八门,有唐装、旗袍,也有汉服,这就引发了她对传统服饰的思考,“中国有56个民族,其他55个民族会常穿自己的民族服装,为什么独独汉族丢失了自己的传统服饰?”她开始搜罗这方面的信息,惊讶地发现在全国范围内有一个致力于宣传汉服的群体,并且在宁波就有这么一群人。激动之下,周琳加入了当时名为“汉之永魂”的汉服交流QQ群。

  周琳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穿汉服上街是在2009年的七夕。“那天穿的那条襦裙,是我的第一套汉服,至今还收藏着。”周琳回忆道,“踏出家门的那一刻,心里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走在街上也感受到了异样的目光。有人指着我身上的汉服窃窃私语:‘是和服吧?’也有人直接冲着我说‘这人脑子不正常吧!’当时心里五味杂陈,很不好受。”

  为什么穿着自己的民族服饰出现在公众视野里会被当作“异类”?周琳清楚地认识到,由于历史原因,汉服以及其他的传统汉文化存在一个三百年的断层,如今的汉族人已经几乎忘记了自己的根。

  “我们最初的规模只是一个几十人组成的QQ群,但是群里卧虎藏龙,都是精通汉学的前辈。这些老师对于传统文化的教授理念是精英式的,倾向于小范围内的交流,有点自娱自乐的味道。但是我认为,我们不光是传承者,还应该是传播者,要让更多的汉族同胞加入到这个队伍里来。后来老师们渐渐隐退,我就用我的理念带着这个组织跌跌撞撞地走到现在。”

  为了能让大众参与汉服复兴运动,在过去的几年里,周琳与“同袍”一起组织了几十场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当时的活动经费都是我们成员AA制的。”周琳说,“经费倒不是问题,而是活动场地难找,很多场地赞助方不理解我们。”为了使活动常规化,也为了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周琳开始思索如何得到官方的认可。

  去年6月10日,在镇海区文明办和镇海区民政局的支持下,宁波汉服协会正式成立。协会成立后,周琳组织了多次主题活动,比如男子冠礼、七夕游园会、国学讲堂等。“‘接地气’是我组织活动的基本思路。传统文化不能束之高阁,拒人于千里之外,而是要融入时代元素重新演绎。”

  周琳说她曾经想过放弃,因为6岁的女儿体弱多病,老公也不赞成她花这么多时间在这些“无用”的事上。但是,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如今我再穿汉服上街,指指点点的人少了,还会有年轻人过来对我说:‘你穿的是汉服,很好看。’”

  周琳告诉记者,他们正在拍摄一部关于汉服的微电影,想尝试运用更多元化的方式去传播汉服。“其实汉服只是一个敲门砖,用于吸引更多的人进来了解传统文化,帮助我们找回遗失的民族归属感。”

  “我希望更多的汉人愿意穿上汉服,不仅穿在身上,更能穿进心里。”记者 王伊婧

稿源: 宁波日报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