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除智齿的风险并不大于拔其他牙齿
陈伟仕说,因为没有看到完整的诊断报告,他不能对“美国少年拔智齿丧命”的新闻做出评判,但拔牙有风险是毋庸置疑的。
虽然出现的概率极少,但我国也有拔牙后引起并发症导致死亡的案例。“我们在术前都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对其身体情况做出详细的评估,甲亢、心脏病、糖尿病等患者都容易因拔牙引发局部水肿,基础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后,才能考虑是否拔牙。”陈伟仕说。
“拔除任何牙齿都有一定的风险,这和它是不是智齿没有关系。”陈伟仕告诉记者,与其他牙齿相比,智齿离下牙槽神经管更近些,而且因为长得不规则,拔除它会遇到更多骨头阻力、软组织阻力和邻牙阻力,拔除难度相对更大一些,但从死亡风险来说,拔除智齿的风险系数和其它牙齿是同样的。
智齿该不该拔?并非所有智齿都要拔
任何牙齿都有其特定的功用,正常生长的智齿不仅没危害,反而有助于咀嚼和消化食物,特别对于粉碎硬壳食物有很好的效果,如果智齿生长发育得良好,并不需要刻意拔除智齿。
但遇到以下这几种情况,市民就应该拔除智齿:
一是智齿反复发炎,引起了冠周炎;
二是智齿食物嵌塞,导致本身龋坏或者相邻的第二磨牙龋坏;
三是前倾阻生,挤压邻牙牙根,造成邻牙被破坏吸收的;
四是形成了牙源性囊肿甚至肿瘤;
五是智齿太长导致单侧咀嚼的。
“很多患者都是牙疼得不行了,再来就诊,甚至有些人因为害怕拔牙,就一直熬着,疼了就吃点消炎药了事,等到30多岁了,邻牙已经被挤坏了、蛀空了才来看,这就会影响牙齿的功能。”陈伟仕提醒说,正确的方法是在18岁前后到医院去拍个片子,对牙齿的整体情况做一个评判,尤其是对智齿的生长做一个预估,提早判断,就能有效预防可能出现的牙齿问题。
陈伟仕提醒,尤其是要出国读书的年轻人,或者准备生产的孕妇,一定要先到医院来检查一下,“国外看牙医比较昂贵,家长不在身边,孩子也不太会注意牙齿问题。我这里也常会碰到牙齿疼得半边脸都肿起来的孕妇,这个时候用药是非常困难的,很多药物都会对胎儿有影响,如果能提早预防,就能有效避免这类问题发生。”记者 鲍云洁 通讯员 庞赟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