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是学校的一个报告厅,徐嘉雯拿着圆号来到舞台中间,下面可容纳数百人的观众席错落地坐着10多位评委,看起来很空旷。她看不清楚他们的表情,而他们将决定她的梦想。
徐嘉雯的梦想,和成千上万的艺考考生一样,就是要考上心仪的艺术院校,从此站在聚光灯下,有一个让人喝彩的人生。
说得文艺点儿,梦想的种子10年前就种下了。当时有个教次中音号的老师到她就读的小学选苗子,看中了个子高高的徐嘉雯,问她愿不愿意学吹号。阳光下,那个大大的闪着金色光芒的号,她过去摸了摸,高度差不多到了她的胸口。才上三年级的她很快作出了一个决定:“别人都学钢琴小提琴,我学吹号显得自己不一样。”
对于女儿的选择,家长有着更现实的顾虑,但老师的话很快说服了他们:学的人多竞争就激烈,不如学个冷门的,越冷门越容易出成绩,难得孩子还喜欢。
如今,徐妈妈很庆幸当年的选择:选专业千万不能随大流,如果孩子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天赋,那么一个冷门的专业确实更容易冒尖。当然,一切以孩子的兴趣为主。
半路出家胜算多大?
“突击”这条路越来越窄
“徐嘉雯的经历挺典型。”李惠利中学负责艺术教育的戴文军老师说,如今的艺术生,特别是音乐专业,绝大多数都具备从小练起的“童子功”。像徐嘉雯,在初二之前,就已经拿到了A级证书,这已是业余中的最高水平。他们学校去年一名考上海音乐学院的女生,4岁就开始学习琵琶,小学时每天练琴3小时以上。这些从小刻苦,基本功又扎实的孩子,更容易考上重点艺校的。
那么,“半路出家”的话,胜算多大?宁波大剧院艺术总监胡雅晶曾连续多年为考表演系、导演系的宁波考生作考前辅导,他告诉记者,一般表演系对文化要求相对低一些,考生如果形象好,普通话标准,有一定表演天赋,突击一年的话,考上的几率也不小。但宁波考生很少有这些优势,因为表演系注重外形,无论是中戏还是上戏,身材高挑的考生更占先,一般重庆的女孩、哈尔滨的男孩更受欢迎。宁波考生大多是南方女子的小家碧玉型,外形上会吃亏。另外,在语言方面,南方考生和北方考生也有一定差距。
宁波考生考上导演、编剧等幕后专业还是挺多的,这些专业虽然对外形没有要求,但文化课分数线要比表演系高得多,所以考生文化课一定要扎实。这些专业一般要求现场写两三千字的影评,考生要有较强的文字功底。这些通过训练当然能提高,但也要看积累。
相比之下,美术专业靠最后一两年“突击”成功的几率要大一些。宁波三中美术班的夏红雷老师告诉记者,美术类专业考试分为“校考”和“联考”。稍有一些美术基础的人,通过一两年的突击训练,掌握一些技巧,通过练习考上一本的几率还是很高的。但像中国美院、中央美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名牌院校自己组织的“校考”,对基本功要求很高,突击考上的可能性很小。这两年,美术专业的考试也在不断改革,反对应试教育,以后“突击”这条路只会越来越窄。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