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原说,很多人移树,都会千辛万苦地在树根留一个很大的土球。我移树,却从来不要土球,每次都是抖干净。道理很简单,这个土球,和树根一起长了这么久,透气性不好了,营养也没有了,留着干嘛用呢?
每种植物都有自身的特点,杨永原说,最关键的是要弄懂其中的规律。比如雀梅,很多人为了让盆景漂亮,会经常做修剪,让盆景的枝条多发一些,好看一些。但植物的枝条和根是成比例的,枝条多了,根没有多,营养水分就跟不上了,就会破坏盆景自身的规律。
雀梅用根吸水,吸收养分,松又不一样。有一次,杨永原种了一批松树,结果死了许多。最后发现,活下来的,都是长在高处的。因为松树的根只是起到一个支撑作用,真正吸收水分的是针叶,它只需要一些雨雾。因此,长得高一些,干一些,就活下来了。
对于杨永原来说,种这么多年盆景,也失败过不少。盆景死了不心疼,但不弄懂原因,会心疼。
5、满足
杨永原说,造园林其实很简单,先看地势和周边的环境,看好后,设置主路,再穿插小路,路弄好,整个园林的分块也就完成了,接下去只要根据园林的功能分块建造就行了。
杨永原将园林说得简单,是基于他对园林的理解和坚定。他在横店造过一个园林,一座小山的位置始终让他不满意,他跟主人说,要将这座小山推出10米。主人吓了一跳,移山的工程量让他望而却步。但杨永原却告诉他,移山并不意味着要将山伤筋动骨。最后,他将山一边的树移到了另一边,然后,在这边铺上植被。这边矮了,那边高了,山的重心转变了,山也如同移动了十米。
对于常人来说的难,对于杨永原来说,可能真是一种简单。
杨永原说,我造园林,必须得跟让我造园林的人有一场谈话。如果对方的想法和思路与我对园林的理解不同,我一定不会接这个活儿。主人的权利仅限于定调,比如石头,要黄山的险,还是丽江的秀,比如喜欢什么树种,主人也可以定,其余的,一概要听我的。
从生意的角度讲,杨永原的姿态显得有些霸道,许多人也不能接受杨永原的标准。换句话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杨永原对于园林的理解,已经领先了这个市场许多。
杨永原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每一个行业,钻得越深,也便离经济收入越远了。但其中的有些乐趣却也是别人无法体会的。
在杨永原的记忆中,有两件事,印象极为深刻。一次是他在上海造园林。有个台湾人天天来看,最后那个台湾人跟房主说,这个园林一看就是个玩家造的。还有一次,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创始人甘伟林来到他南门的景山盆景园。看了一会儿,甘伟林突然同身边的人说,这户人家你们要留心点,他的东西不是书本上学的,他的东西都是大自然里来的。
杨永原说,我喜欢这个玩家的称号。
小贴士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中国的园林艺术,可以从殷、周的囿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园林是人们为了游览娱乐的方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风景的一种艺术。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归结起来,世界上的园林可分为三个系统——欧洲园林、西亚园林和中国园林。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那熔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地位。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