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选择《相逢》?】
“我觉得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
作品送到总导演陈晓卿手里之后,很快就确定了人选。2013年初,陈硕去北京参加《舌尖2》的第一次工作会议,这就算正式进了组,“剧组在央视旁边租了两个三室一厅,楼上楼下,我们每人一间。之后所有的会议和剪辑工作全部在那里进行。一住就是一年多。”
第二次全体大会就是领选题。《脚步》、《心传》、《时节》、《家常》、《秘境》、《相逢》、《三餐》等七个选题是总导演陈晓卿和总顾问沈宏非、蔡澜一起定下的,分集导演要做的就是接受命题作文,“真的特别有缘,我们8个分集导演根本没重复,不用掐架,正好七组导演一组一个领走,我喜欢‘相逢’这个词,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
从前期准备到拍摄、剪辑、解说词,全部由分集导演一手包办,最后会由总导演陈晓卿和总顾问沈宏非进行适度润色。
主题确定了,要做的准备工作实在有点多。在总导演陈晓卿看来,要拍出好的美食纪录片,必定要先修炼成一个美食家。
陈晓卿给8个年轻导演开了一张巨大的书单,“什么书都有,从讲述食材历史的专业书,到一百元吃遍上海这种口水书。看专业书是为了保证基础知识不出错。”除了看书,美食家沈宏非给大家安排了美食讲座,也提供了很多专业的建议。
陪同采访的陈太太忍不住揭发,“他最喜欢买书了。家里本来就有上万本书。我们的孩子就像睡在书堆里一样。确定加入《舌尖2》拍摄团队之后,就开始变本加厉地买。我每天帮他收快递。”
拍摄前,陈硕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研工作。把自己当作一个陌生的食客,有针对性地去尝试各地美食。“调研期间我去请教了很多美食方面的专家,比如杭州的一个老教授,他说很多东西都承载着相逢的使命,不单是食物,就看你怎么去呈现了。”
《舌尖2》今天上映第三集《时节》
应观众要求紧急增加美食内容
在连续两周被观众抱怨“人文太多美食太少”后,今日央视将继续放送的《舌尖上的中国2》第三集《时节》,根据观众的要求节目在播出前进行了紧急调整,增加了不少美食的内容。总导演陈晓卿表示,导演组一直很留意观众的反响,“既然观众觉得人的故事不好玩儿,那这集我们就多加一些美食。”第三集分集导演胡博介绍,修改是从第一集播出后开始的,时间十分仓促。《时节》反映食物与自然、时间的关系,按照四季轮回拍摄而成,是第二季中拍摄时间最长、使用设备最复杂的一集。
记者 林旻 文
记者 崔引 摄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