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南门街道柳锦社区有一对七旬老夫妻是社区里的“红人”。他俩“妇唱夫随”,一个唱戏,一个作词;一个台前,一个幕后。7年来,他们不仅创作了不少文艺作品,还带动了一批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文艺活动,让欢声笑语充满社区。
丈夫王正通,今年79岁,退休前是一名中学化学老师。妻子钱秀月,今年78岁,退休前是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俩年轻时是专攻数化的,退休后机缘巧合才开始接触文艺,算半路出家。”王师傅笑呵呵地说。
1997年,退休后不久的钱秀月被检查出患了结肠癌,前前后后做了3次大手术。手术后,钱秀月天天待在家里以泪洗面。看着老伴儿愁思难解,王正通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
有一天,钱秀月突然对王正通说:“老伴啊,我这么每天待在家里心气只会更加郁结,我决定走出去,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对于妻子思想上的瞬间转变,王正通又惊又喜。
随后,王正通陪同老伴儿一起报名上了老年大学。在老年大学里,钱秀月开始学习演唱越剧,后来,她又学习了甬剧等其他曲艺。看到老伴重新焕发光彩,王正通甚是欣慰。
2007年,钱秀月召集了几位曲艺爱好者,组建了“晚晴俱乐部”。在这个俱乐部里,钱秀月义务将自己学到的曲艺知识传授给大家。最初,没有合适地点,活动只能在钱秀月和王正通的家里开展。钱秀月自己掏钱买来磁带、VCD和戏服,凭着一腔热情,将俱乐部办得有模有样。
“我发现老伴演唱的那些剧目内容都很陈旧,就开始思考能不能对这些剧目进行改编或重新创作,加入一些现代生活的新元素,让它们更具时代感。”于是,教了大半辈子化学,对文学一窍不通的王正通提起笔开始编写剧本。
“刚开始确实比较困难,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领域。后来写出的剧本越来越多,自己也就越来越有信心。”王正通说。“我经常下半夜灵感突现,于是立刻起来写出初稿,天亮后再进行推敲和修改。”由于王正通写的剧本贴近生活,被钱秀月以戏曲的形式表现出来后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
渐渐地,“晚晴俱乐部”在夫妇俩的努力下不断壮大,并派生出了越剧队、甬剧队、舞蹈队和快板宣传队等子团队。这时,王正通又开始学着为快板宣传队写脚本。在他的执着和努力下,一曲曲朗朗上口的快板开始在柳锦社区里流传。最近,王正通还专门为“五水共治”写了一段快板,提醒社区老少保护好自己的母亲河。
你写词来我吟唱,这对快乐的文艺伉俪不仅将快乐传递给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更让自己的晚年生活变得缤纷多彩。
上图为王正通和钱秀月老两口。(金建波 摄)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