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女寺水利枢纽气势恢宏
“德州段运河现在建有祝官屯、四女寺两座水闸,两闸由节制闸和船闸组成,除蓄水灌溉外,兼有航运的功能。”陪同走访的德州市文物局副局长张立明告诉记者。
在大运河众多水利枢纽中,四女寺水利枢纽一直被称为“海河流域一颗璀璨明珠”。
它地处德州市武城县四女寺镇,在历史上是个河港交叉、易涝易旱之地。旧社会,河道年久失修,淤塞严重。雨季,由上游来的洪水肆意奔流,造成堤防决口,泛滥成灾;旱期,河道干涸,土地龟裂,庄稼枯死。当地谚语说:“雨天水汪汪,晴天白茫茫,只见种下地,不见粮归仓,一年白辛苦,落个去逃荒。”新中国成立后,为控制上游洪水泛滥,兴建了四女寺枢纽工程,1958年竣工,并于1971年扩建四女寺水利枢纽,新建北进洪闸、兄弟灌区放水洞,改扩建南进洪闸、节制闸、船闸。
记者在现场看到,群闸以堤相隔,又以堤相连,气势恢宏,好似紧挽臂膀傲然挺立的巨人扼守在运河上。“每当枢纽工程上游出现洪水时,调节南运河节制闸或南、北分洪闸来控制几条河道的洪水流量,从而消减南运河的洪水压力,确保津浦铁路和天津市的安全。该枢纽在防洪排涝、航运、输水、灌溉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效益。”张立明说。
如今水利枢纽中的船闸已废弃,张立明指着高高墙上“船闸”两字告诉记者:“当时请了苏联专家进行设计建造,原理同三峡大坝的船闸相同,却早了近50年。”四女寺水利枢纽已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并合理利用水利枢纽是我们和水利部门协同进行的。”张立明说。
运河见证百年前一段中外邦交
流淌千年的运河不仅繁荣过德州的经济,更见证过几百年前的一段中外邦交。
“苏禄王墓是中国唯一至今仍有后裔守陵村落的异邦王陵。”苏禄王墓管理处副主任杨玉梅向记者介绍。
王墓位于德州北郊村落———北营村。走进墓区,只见苍松翠柏,庄严肃穆。神道前方竖立着石头牌坊,两侧对称排列石狮、石虎、石豹、石羊和华表等石像生。跨过神道尽头的仪门,恩门、正殿、东西配殿,依序排列。正殿正中高悬着苏禄国王巨幅画像。正殿后面是一个硕大的圆顶土冢,墓碑上书“故苏禄国恭定王墓”。
这座王墓与大运河有何关联呢?杨玉梅介绍,苏禄国在今菲律宾苏禄群岛,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遣使出访南洋,苏禄国王决定来中国拜见朱棣。永乐十五年,苏禄国东王率西、峒两王等一行340多人在北京居留27天,于当年9月沿运河南下归国,回国时明廷回赠了丰厚礼品,还派遣官员护送。他们沿京杭大运河行至德州时,苏禄国东王不幸病倒,逝于德州境内。讣报到京,明成祖派礼部郎中陈世启赴德州为东王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按照明代诸侯王陵墓规格,为其修建了苏禄王墓。
“王墓东南侧的永乐帝御碑亭内,还有明成祖亲撰‘御制苏禄王东王碑’的碑文。此后西、峒两王归国,留王妃葛木宁、次子温哈喇、三子安都鲁及侍从10人留居中国,守墓三年,王室后裔就此世代生生不息。”杨玉梅说。
德州运河两岸风景如画
中国大运河(德州段)是南运河最南段,南起四女寺水利枢纽,北至德城区二屯村流入河北,全长45公里。德州对运河的治理和规划,让运河两岸风景如画。
在德城区锦绣川风景区,五桥长虹卧波,清澈的河水与两岸绿树让人赏心悦目,桥与桥之间还被分为锻炼区、休闲区等;在二屯镇三店村至丰乐屯村蜿蜒曲折的河道上,河面水平如镜,两岸的白杨树“哗哗”作响;在运河开发区的九龙湾公园,绿树成荫,亭阁楼台,市民唱歌、跳舞、拉二胡,优哉游哉。
张立明介绍:“从2012年开始,德州致力于治理运河的自然环境,清理垃圾,种草植树,虽然运河通航功能不复存在,但是原真性风貌得以保持,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赞许。”张立明回忆,去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来这里考察,“边走边说,这里是天然氧吧,不舍得离开了”。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