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团队的几个人,马上开个会!”“这个问题,晚上再讨论一下,明天一早我们再研究!”……42岁的陈先锋布置起工作来依旧跟7年前一样雷厉风行。4月29日,他和队员共同完成的口岸高风险种苗病原分子检测技术荣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领完奖,他就马不停蹄赶回宁波,一头扎进研究院。
“是什么激发了这群年轻人的斗志?”记者问。陈先锋不加思索地蹦出了五个字:“梦想和责任”。“中国的口岸需要一群这样的年轻人去奉献青春,去破难攻坚,这就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全部理由。”陈先锋说。
90万元“携病百合”种球付之一炬
把时钟拨回到2006年10月9日,货值90万元的18万个进口“携病百合”种球被推进了热电厂焚烧炉。看着辗转万里来到家门口的名贵种球付之一炬,进货商连连叫苦。
负责处置的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跟进货商一样心情凝重却又无可奈何。这批种球携带百合无症病毒,一旦扩散,后果不堪设想,当时我国尚无有效的防治和检疫处理方法,唯有集中销毁。
种苗被视为农林生产的“宝贝”,但进口途中常常携带病原,是国内外公认检疫难度最大、病原体传播风险最高的植物产品。稍有不慎,带有线虫、病毒或者真菌的种苗入侵就会对我国农林产生毁灭性打击。
能不能找到一种高效的方法,避免种苗病原的“漏检”和“误检”,并对发现的病原进行有效杀灭?陈先锋决定破解这一国际难题。领导获悉后表示,全局将给这项研究提供一切便利。
神秘19楼最先开门最后灭灯
万事开头难。陈先锋说,比超负荷工作更难的是让项目团队高效运转。团队成员绝大部分为70后,最年轻的1982年出生。一开始大家各自为政,如同盲人摸象,小伙子小姑娘都急得团团转。后来大家形成默契,遇到问题就聚在一起开展头脑风暴,然后各自散开继续试验,工作渐渐有了起色。
走得越远,遇到的问题就越多,但面对挑战,陈先锋和队友们从未退缩,相反大家的兴致越来越高。有一次,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省农科院院长陈剑平来研究院指导,大家很兴奋,问题一个接一个,讨论一直进行到凌晨两点多。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19楼是研究团队的大本营。整整一层楼,摆满了实验、检测设备,充满神秘色彩。陈先锋和他的队友们每天在实验室埋头工作,忙到深夜才回家,最先开门最后灭灯已经成了这层楼最鲜明的特征。
新型技术多次截获高风险病原
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也一定不会亏待舍得投入的人。7年砥砺,陈先锋率领的项目团队首创了口岸高风险种苗病原分子检测技术,一举拿下2013年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新技术应用以来,全国首次截获了日本短体线虫、葡萄茎枯病菌等10种种苗高风险病原,国家质检总局据此向全国口岸发布疫情警示通报6次。
因为分子检测技术做到了“检得出、检得准、检得快、除得净”,使得欧盟等相关组织打消了进口中国种苗的顾虑,打破了欧盟的技术壁垒,保护了国内企业的利益,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10年至2012年,该成果应用单位已累计减少损失10.7亿元……
新技术还受到了国外专家的关注。据陈先锋介绍,目前已有意大利的专家赶赴国内“取经”,了解相关技术。同时,他们的项目骨干成员代表我国赴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执行技术谈判、种苗预检和技术交流多次,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记者 易鹤 通讯员 张彩娜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