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传承人的手艺吸引众多观众
溪口千层饼制作现场
象山鱼拓传承人卢圣贵正在展示他的技艺
面塑传承人丁逸儿教孩子捏面人
周燕波 郑志玥/文 潘前波/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它承载的“真、善、美”的价值观早已融入每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保护和传承“非遗”,体现的是一种文化自觉,更是一种历史责任。
5月3日下午4时,由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主办的第二届“阿拉非遗汇”在宁波文化广场落下帷幕。看着工作人员忙着收拾各类“非遗”展品、开始拆解展位,观众纷纷举起相机,对着那些精巧别致的手工艺品拍摄,想以此留存一份珍贵、美好的记忆。一些小孩子在面塑、扎灯笼、糖画制作、粽叶编织等展位前更是流连忘返……
“阿拉非遗汇”是一种面向全社会集中展示我市各级优秀“非遗”项目、为市民与传承人之间搭建互动交流平台的一次文化集会。本届“阿拉非遗汇”共设展位近150个,展示了“百年老字号”、“中华手艺”、“传统女红”、“传统小吃”近80项我市优秀“非遗”项目及部分省内外“非遗”交流项目。为了激发市民的参与热情,主办部门还特意增设了“童趣拾遗———非遗课堂”手工技艺、传统游戏现场免费教学等内容。另外,活动期间还推出了一系列优秀“非遗”项目展演,如跑马灯、奉化布龙、渔民号子、经典折子戏等。
这个“五一”小长假,阳光灿烂,宁波文化广场欢歌笑语,人气暴涨,“阿拉非遗汇”活动持续三天,为市民和游客奉献了一场热烈、精彩的文化盛宴。
传统小吃 阿拉小时候尝过的滋味
5月1日是“阿拉非遗汇”活动开幕第一天。记者来到宁波文化广场,只见广场两边一长溜展位整整齐齐排开。展区分为“百年老字号”、“传统女红”、“中华手艺”、“地方小吃”四块区域。在地方小吃展览区,人头攒动,热气腾腾,观众围在摊位前饶有兴趣地观看缸阿狗汤团、宁海桑州麦饼、余姚陆埠豆酥糖、奉化溪口千层饼等传统风味小吃的制作过程。捍面、摊饼、搓粉、拌料、调馅、下锅、出炉……传承这些传统小吃制作技艺的师傅们当众一显身手,动作之麻利,手法之纯熟,让观众禁不住啧啧称奇。不一会儿,香甜润滑的宁波汤圆,温热酥脆的溪口千层饼,入口即化的陆埠豆酥糖,苍翠清香的桑洲麻糍糕……一一新鲜出炉,引得围观市民垂涎欲滴,忍不住掏钱购买。一些中老年市民边吃边交口称赞:“味道真不错!这就是我们小辰光爱吃的东西,现在难得吃到了。”
家住华光城小区的严大爷虽然已78岁了,可前几天听说宁波文化广场有这样一场展示老宁波生活风俗的“非遗”活动后,非常兴奋,还约了两位老战友前来观看。他说,今天在这里看到这么多宁波传统小吃的制作技艺,还能当场品尝,真是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福。严大爷年轻时在山东当兵、工作,退休后才回到宁波老家颐养天年。他说:“吃来吃去,还是阿拉宁波的东西味道赞!”是的,宁波汤圆、慈城年糕,这些地方小吃永远承载着阿拉宁波人的无尽乡愁,曾经让漂泊异乡的游子魂牵梦萦,思念如渴。这种强烈的乡土情结也许就缘于传统美食文化中蕴藏的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吧?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