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宅
布政房
5月14日,74岁高龄的冯昭奎老先生从北京来到慈城太湖路5号,探访冯君木故居。冯昭奎的爷爷冯君木是民国著名国学家、文学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的冯昭奎是第一次来慈城,故居的一切让他深思凝望,驻足长留,感慨万千。“在慈城,冯家可有‘冯半城’之说。”陪同冯昭奎老先生一行的江北区文联副主席王静说道。
眼下,冯君木故居所处的太湖路、太阳殿路历史街区的风貌改造已经完成。冯宅、俞宅、甲第世家等重点遗迹、遗存的修缮、重建和改造也已完成。记者探访这条千年历史老街区,试图解密:冯昭奎等老人们千里迢迢寻根问祖,令他们魂牵梦萦的慈城魅力和文化密码究竟是什么?
记者 黄银凤 通讯员 黄利军 文 记者 崔 引 摄
望族
千年望族慈城冯氏
冯昭奎是第几拨前往慈城寻根问祖的冯氏后人,王静已经记不清了。因为慈城是冯氏后裔影响最大的聚居地。
有一个远嫁湖南的冯家女儿,回到慈城,在一间老屋前来回徘徊。出嫁时,娘家的陪嫁箱子底部,压着一副“大树将军后,凌云学士家”的对联,到了慈城,她终于回到了久在梦中的家。
冯家“发源之远,簪缨之盛,本支之盛”,在族谱上有详尽记载。其始祖可以上溯到汉。据《慈溪县志》记载,汉献帝建安年间(196年~219年),冯氏先祖从婺州迁至慈溪之金川乡(今慈城)。
千余年来,冯氏后裔从政、治学、经商传家,使慈城成了这个姓氏影响最大的聚居地。1921年出版的《中国名人大辞典》收编了200余位冯姓名人,其中慈城冯家有14人。在浙江有“南浔刘家,慈溪冯家”的说法。
2006年,聚集在太湖路、太阳殿路历史街区的冯岳彩绘台门、冯宅、甲第世家、福字门头、布政房等古建筑,连同孔庙一起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些高耸的马头墙,那些广阔又深邃的庭院,那些星罗棋布的石窗砖饰,无不述说着冯家千年望族的荣耀。
如此众多的明清古建筑,并且以一个家族的形式留存,不仅在宁波独领风骚,在浙东也是罕见的,自然这也成了冯家作为千年望族的一个例证。
倒墙缺俞宅的变迁
被列为宁波市文物保护单位的俞宅,坐落在半街半河的太阳殿路东侧小东门城门附近。因其围墙东上角长期有一个缺口,因此当地人都称俞家为“倒墙缺俞家”。
俗话说“冯家屋,俞家谷”,旧时,太阳殿路南边有一条小河,河的南岸就是俞家的仓屋,用来存放收租的粮食,一排长长的仓屋从花园弄直至小东门城墙附近,足足有几十间房子,可见俞家每年有多少田租粮可入库。
在老慈城人的记忆中,太湖路东侧俞宅高高的围墙后面,似乎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宅门前地上铺着一块块红石板,房屋中间开了畚斗大门,旁边有一扇石窗刻着一个“禄”字。
然而世事变迁,上世纪50年代初,俞宅内的俞姓人群,全部都搬出了俞氏老宅。1959年,余姚插秧机厂从余姚搬进了慈城俞宅内。随着慈城行政区域划归宁波市区,插秧机厂搬出慈城回归余姚。后来据说宁波有许多工厂都打算进驻俞宅办厂,最后被上海进出口公司相中租了好多年,并招收了慈城当地的几位职工,这为俞宅的保护起了很大的作用。
街巷
街巷格局 古风犹存
眼下,太湖路、太阳殿路历史街区的风貌改造,仍保留有唐代的街巷格局。
太阳殿路西起解放路(原称直街、大街),与民族路相接,东至小东门(为原慈城7座城门之一),长690米。该路东段(砖桥头至小东门)原称慈溪巷,西段解放路至民权路原系倪家巷,因路西端与解放路交接处有一座太阳殿,1933年改路名统称太阳殿路。太阳殿始建于清初,西侧靠大关圣殿,内供太阳菩萨,故名。
太阳殿路有冯君木故居、应氏宗祠、周氏祠堂、沐氏大屋、魁字门头、议和当、林进士殿等古迹。
历史街区内还留存有不少街巷,如金家井巷、尚志路上的观音堂西、东巷、解元坊巷,以及察院巷、杨家巷等。
金家井巷是慈城较典型的古巷之一。巷内从东到西排列着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布政房、福字门头、甲第世家。巷内钱家弄口还有现代著名物理学家、北京大学首任物理系主任、陈布雷的连襟何育杰的故居。
布政房位于金家井巷8~10号,是明代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曾任湖广布政使的冯叔吉的故居。现存前进的东、中、西三厅。这是一处明代万历前期的代表性建筑。
福字门头,明代建筑。位于金家井巷6号。因二门南部有一照壁,上面透雕一福字,故名。
甲第世家,即钱宅之别称,明代建筑。位于金家井巷西段。它为宁波市保存较完整的一组明建筑群,是明代晚期建筑的典型。
尚志路,西起民主路,东至太湖路,长640米。尚志路上有观音堂西、东巷、解元坊巷,旧有许多古迹,如明代贞节坊、张尚书第大门、清杨九畹榜眼第、清姜宸英探花第、民国上海钱庄界名人冯受之故居,以及开办上海、苏州、宁波电力公司的民国实业家周仰山洋房等。
察院巷,是慈城较典型的古巷之一。巷内有明嘉靖五年(1326年)进士、福建按察司副使沈一定故居。巷名来源于他的官位。此外还有程氏庆余堂,该建筑位于察院巷7号,此祠堂系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奠基者程颐、程颢的后裔程嘉禾,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所建。此堂是清乾隆晚期祠堂建筑的代表作,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生
书香名门 创意高地
太湖路、太阳殿路历史街区融合了太多的慈城元素,蕴含厚重的历史文化。这里有重儒的书香门第,经商的富裕人家,也有神殿庵堂,还有近代工业萌芽。
如今,慈城启动“五点一线”开发以后,在传统建筑里植入了符合现代需求的使用功能,使其焕发新活力。目前天工慈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入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三个:金银彩绣、骨木镶嵌、泥金彩漆,以及各类文创项目企业17家。
街区还在冯岳彩绘台门开展“母亲的艺术”特别展,包括纺织馆、蓝印花布馆、中国女红馆、中国刺绣馆、中国结馆等。在冯宅俞宅开设工艺系列展馆,如景德镇青花瓷馆、例外服饰馆、紫砂茶壶馆等。
记忆
太阳殿路 童年记忆
在76岁的老慈城人冯士能的记忆里,慈城太阳殿路是他童年的乐园,既可出城仰山高,又有活水门前淌。出家门往西,读书、轧米、买东西;出门向东,游玩、捉虫、看风景。
冯士能家以前在太阳殿路的中段,因大门旁有棵槐树,故而得名“槐花树门头”。他是在槐花树门头长大的,直到14岁那年离开。家里有两进房屋是曾高祖辈的公房,因其曾祖辈叔公冯君木曾在此居住、授课,现成了“冯君木故居”。他家当年住在后堂,三上三下,每年四担谷的房租。
槐花树门头前面有条小河,河对岸的石头缝里有“毛草郎”、“红圈圈”等小毛蟹,童年时,冯士能常和小伙伴们钓小蟹玩。近处的河埠头也是小孩们捉“亮眼头丝”(一种小鱼)的好地方。
槐花树门头沿太阳殿路往东,是林家桥头。冯士能小时候爱在桥头看船民在船头烧饭烧菜,看顽皮青少年“掼龙门”(跳水)。
再往东,经过一个弄堂门,便是“倒墙缺”俞宅。当年“倒墙缺”只是一片破落庭院,冯士能常常在空旷的砖瓦堆里捉蟋蟀。
前行便来到小东门。“小时候,我常跟着长辈去那里看风景。在那里抬头便能看到马岙岭,还能隐约望见姜官岭、清道观。”冯士能回忆道。
太阳殿南面有家叫“同德昌”的轧米厂,冯士能小时候常帮母亲把稻谷送到轧米厂。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