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千年云溪古村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05月18日 08:53   【 】 【打印
0

千年云溪古村

云溪村螺星塔

□方成章

云溪村是奉化的一座千年古村。它因紧靠自南向北流入剡江的棠云溪而得名。据记载,云溪村由上汪村、汪家一村、汪家二村、潘岙村、棠村五村合并。村中以前住有一千多户人家,共三千余口人;有十多个姓氏,主姓为汪,因此又名汪家村。

源于棠云乡许家山的棠溪,从深山溪谷中奔流而下,到了汪家村后被称为“云溪”,溪再北流,地势平坦、溪面宽阔,称为良浪溪和泉溪。汪家村北的云溪之口,有东狮山、西象山守护着云溪村口,村子后面则紧靠卧牛山。据《云溪汪氏宗谱》记载,云溪汪氏始迁祖延皓公,于五代后周广顺三年(953)发现这里的山和老家的卧牛山十分相似,故从古徽州汪口(今属江西)迁来居住,将村后之靠山名为“卧牛山”。

在“云溪”水口边有一座形如巨螺的怪异的建筑物,这就是云溪村人所说的“螺星塔”。据《奉化地名志》记载:“原建有盘旋而上石砌螺星塔,1974年为造大寨田,将塔拆毁。”2006年,由上海同济大学专家指导,按原样重建。现在的螺星塔,底部直径约20米,顶部也高近20米,共六层。因为太具有异域情调,犹如金字塔拔地而起。从塔底沿石路盘旋而上,越到高处石路越窄,看似不高的塔身,真到了顶上,竟有“会当凌绝顶”的崇高感。令人称奇的是,云溪村里还有一个“倒螺”———谓之“螺星潭”。潭直径15米、深12.5米,潭壁由鹅卵石块砌筑,上圆下尖,自水面至潭底逐级缩小,也有六级,与“螺星塔”正好雌雄相对。俯视整个云溪村,就能看到一条S形的云溪从螺星塔和螺星潭中间穿过,正合“阴阳八卦”的太极之象。

有个传说能解释此象:在明代初年,云溪村中常有山洪旱涝,为庇护子孙,村里请了当时宁波延庆寺有名的风水大师目讲僧察看风水。大师认为,“山口朝北,煞气太盛”,提议建一塔镇守,于是就有了建在“云溪”水口边的“螺星塔”———据称此塔合“北斗朝太白”之数;建完螺星塔后,目讲僧又指导云溪村民在村中挖了一口“螺星潭”,又称“缸湖潭”,与螺星塔相对。目讲僧认为,村口的“螺星塔”指天,象征男性,而村子里的“螺星潭”向地,象征女性。两者相互辉映,可谓阴阳相合,天人合一。

不同于一般家祠的“云溪庙”位于云溪村村口,它既是奉祖先的家庙,又是护佑一方的社庙。据《汪氏家谱》记载,云溪庙始建于清朝同治元年,十几年前重修,现保存完好。如今古庙占地近900平方米,中轴线上先后有头门(仪门)、前进、戏台、天井、看亭、神殿。2010年列为宁波奉化市文保点。从庙内神殿屏壁可知,汪氏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鲁国国君成公的支庶儿子被封到汪邑(今山东曲阜),其后世子孙有的就以邑为氏而姓了汪。这一支汪氏,是黄帝的直系子孙。祖堂上端坐的就是汪氏族人引以为豪的“封邑三千户”的唐代武德、贞观年间“越国公”汪华,他死后谥忠烈王。故祖堂上有对联写道:“看香火于斯原来神祀祖,唯英雄如晨乃得世称王。”每逢十一月初四,是“忠烈王”汪华的生日,请神、演戏、祭祖,五里老街不分姓氏摩肩接踵。那天,也是云溪村最为闹猛的日子。

云溪庙内,左右为偏殿,站立着马夫神差。进庙门之后可见遮挡戏台的太师壁,左右二厢各有四间看戏厢楼。厢楼也由石柱支撑,柱身均刻有对联。庙中的戏台翘檐有匾额上书“移情亭”,高1.71米,面阔5.2米,深4.8米,四周有护栏,台前台后各有两条方型石柱。戏台檐枋刻有精雕细琢的戏曲彩画,制作精巧的花纹尽显神采。中心顶上的藻井是宁波工艺中常见的“罗旋娥罗顶”。199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肆虐,戏台和前进二厢逃过了一劫,而被毁的后进和看戏亭都是在2001年按原样重建的,仍然保持了古朴华丽的风貌;正对戏台的是一座精巧的歇山式看戏亭,与祖堂神殿相连,屋檐下的檐枋上也建有罗旋娥罗顶,因此村民称“双台顶”。

再走几步就到了云溪祠,也是一座汪氏家庙,始建于北宋初,重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不同的是,这座祠堂,供奉的除汪氏历代先祖外,还有当地应氏的祖宗。一祠供奉二姓的祠堂较为少见。据传说汪氏太公乐善好施、为人宽厚,不管何姓人士,到了汪家都乐于接纳。故如今云溪村十多个众姓如同一家,和谐共处。云溪祠内也完好保存着古戏台一座。戏台藻井方口、八角攒尖顶。台额“静观台”,台联蕴含深意:“当代岂无前代事,台中常有剧中人。”

稿源: 宁波晚报   编辑: 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