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黄杨木雕狮子小件
□青丝
狮子在古代的雕刻作品中,是很常见的艺术形象。尤其是造型小巧、可随手把玩的文房小件清玩,狮子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艺术符号。工匠在玉石、红木、牙骨、金属、橄榄核上面雕镂出狮子的各种形态,供人欣赏把玩,陶冶性情,寄托个人怀抱。这些雕刻作品因内蕴丰富,工精艺巧,展示出了极强的艺术性,张扬着色调鲜明的传统文化趣味。
其实在古代,除了国外进贡或由商队贩运到中土的少量狮子,古人很少能见到这种名为“狻猊”的猛兽。而狮子的雄健威武形象被人们广为接受,与佛教的流行有关。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的文殊菩萨,就是以狮子为坐骑。另在佛教用语里面,夸赞一个人出类拔萃,誉为“人中狮子”,褒扬其人就像狮子一般沉毅雄强、极具威严。这种美学也深刻地影响了民间的趣味。于是,不仅石雕狮子被大量置于建筑物的门前,文人也借这种猛兽叙说自己的潜在志向与梦想。
譬如古人入仕为官,以位列三公为人生最高追求,三公之最尊者为太师,由于“狮”与“师”谐音,狮子的造型就成为了官场仕途的最高隐喻符号。另在儒家文化里,“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名曰‘父师’,士曰‘少师’”。有文化而受乡里尊敬的人,被称为“父师”和“少师”,这些尊崇的地位,也随着文人的主观想象,从狮子的造型中获得了变更。这种可以任意阐释的狮子形象,为古人的未来人生走向提供了美妙的想象前景。故在文人赏玩的文房器物中,狮子是最常见的主题,文人藉此涵养品德、丰富艺术修养,同时也有抒发内心怀抱、寄寓人生志向和理想的现实意义。小小的狮子雕件,实际上也是含义微妙的文人精神家园。
雕刻作品中的狮子形象,多经过美化设计,外形娇憨灵动,卡通而不呆板,带有鲜明的传统审美特征。工匠因材施艺,精心布局,巧妙刻画出狮子丰富多变的表情,又以深峻的刀工、刚劲有力的线条烘托狮子的身姿雄健,勇猛威武。有些雕刻作品还会同时应用浅刻、镂空雕、圆雕、浅浮雕等技法,以令构图饱满。
鉴赏狮子雕件的优劣,关键是看作品的艺术性,材质只是价值的基础,只有精美的工艺才能在材质的原有价值上,增加艺术的附加值。具体来说就是造型活泼、气韵生动,于具象造型中又注入了工匠的审美情趣,使得作品充满了新意,藉此便划定了与凡品的界线。雕刻的刀法须老到爽利,构图饱满而又均衡,使得各个细节与整体协调圆融,恰到好处。另外名家的作品也会更受追捧,为按人按名气定价,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