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追寻十三朝古都洛阳

大运河漕运 “喂饱”天下第一粮仓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05月19日 07:47   【 】 【打印
0

追寻十三朝古都洛阳

洛阳大运河回洛仓遗址。周建平 摄

第十站·洛阳

前日、昨日,从山东枣庄出发,《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全媒体行动采访团一路向西狂奔560余公里,来到第10站河南洛阳。十三朝古都洛阳,辉煌历史都已淹没在过往风云中,如今已然是一座现代大城市,只剩下大量的遗址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后人追寻了。不过,在这里,记者终于感受到大运河在古代为何被称之为“国家命脉”的深刻含义。

记者 李臻

向西狂奔 只为追寻隋唐运河

可能有的读者有点不解,记者为何突然改变方向辗转到了洛阳。这里首先要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运河、隋唐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记者从北京出发,一路向南所采访的前面9座城市属京杭运河。

而言及大运河,就不能不提及隋代。因为正是在隋代,完成了北达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总长2000多公里的南北大运河。它的开凿,沟通了中国南北漕运通道,奠定了后世大运河的基础。

和宁波有某种相似之处,宁波是中国大运河最南端城市,同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而洛阳是全国唯一同时承担着丝绸之路和大运河“双申遗”任务的城市。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和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洛阳是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见证了汉唐帝国的高度文明和文化特征。

开凿运河 隋炀帝为维持政权

洛阳市运河申遗办主任王阁告诉记者:“隋炀帝开凿运河,以往很多人都会说是为了满足他游玩奢心的需要,其实,这里另有原因。”王阁说,“隋炀帝是为了确保江南漕粮及时北调,用来维持皇室朝廷及大批军队的需要,使中央政令通达南北。而且因为当时陆路运输实在困难,而运河运输才是既省力又能大量转运的最好办法。为此,他在605年起征调民工百万,开凿大运河。”

“大运河在洛阳的作用非同一般。”王阁说,博物馆陈列的大量文物静默地见证了这段辉煌历史: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沿线商业的发展,洛阳的工商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隋唐时期,对外交往十分频繁,日本的遣唐使到达中国后,多经大运河到达洛阳。朝鲜半岛的新罗和百济的往返同样经过运河。洛阳城内多种文化交融汇集。

隋回洛仓 国家粮仓气势恢宏

采访中,让记者印象最为震撼的是两大皇家粮仓,分别是隋代的“国家粮库”回洛仓,和唐时的“天下粮仓”含嘉仓,也终于明白了古时大运河为何被称之为“国家命脉”的深刻含义。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炬说:“根据勘查推算,整个隋朝回洛仓城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355米,相当于50个国际标准足球场。仓城内,内径10米左右的仓窖,东西成行、南北成列,大约有700座,气势恢宏。”

在1400年前的隋代,运粮船沿大运河,从全国各地到洛阳通济渠后再沿瀍河北上,借水路直至回洛仓附近码头,充实装满了这里的国家粮仓,“回洛仓可以储粮1.93亿公斤。据史书记载,回洛仓的粮食到了唐贞观年间还没吃完,依然可以食用。”王炬说。

唐含嘉仓 天下第一大粮仓

由李世民精心“设计”地理位置的含嘉仓,不仅供应洛阳城里的粮食,还起着关东和关中之间漕粮转运站的作用,成为天下第一大粮仓,并沿用500余年至宋朝。

王炬介绍,含嘉仓共有圆形仓窖400余个。据史料记载,唐玄宗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全国主要大型粮仓的储粮总数为1200万石,含嘉仓就有580万石,占了将近一半,可见含嘉仓城规模之大,储粮之丰富。

王炬说,在每个仓窖底部都有一块铭砖,砖文所记大多是唐高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粮仓储存的粮食品种有糙米、粟、小豆等,其来源基本是运河两岸城市,分别有苏州、徐州、镇江、邢台、德州等地。

稿源: 东南商报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