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中国灯泡之父”胡西园 点亮国货之光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来源: 东南商报  作者: 林旻 崔引   2014-05-25 07:16:23
0

“中国灯泡之父”胡西园

胡西园与夫人於森龄。

“中国灯泡之父”胡西园

亚浦耳工人吹制灯泡时的工作情形。

“中国灯泡之父”胡西园

20世纪30年代的亚浦耳厂房外景。

“中国灯泡之父”胡西园

亚浦耳广告之一。

在对宁波大学教授孙善根的一次采访中,听到关于宁波商人胡西园的故事:24岁研制出中国第一只电灯泡,27岁创立了中国第一家灯泡厂,被誉为“中国电光源之父”和“中国灯泡之父”。和其他宁波商人不同的是,胡西园既是总经理,又是工程师。

于是找到宁波帮博物馆,在陈列室的墙面上第一次“见到”了胡西园。画面上的这位实业家谦逊儒雅。在他子女的回忆文章中曾这样写道:由于父亲仪表出众,风度翩翩,又懂得穿衣搭配,在业内素有“国货梅兰芳”之称。

记者 林旻/文 崔引/翻拍

与“电灯泡”一见钟情

北仑柴桥,历来商业繁荣,素有“小宁波”之称。1897年,胡西园就出生在这里。

胡家是当地的大家族,祖上靠着经营渔业起家,到了胡西园祖父手里,已有万余亩田地。胡西园的父亲胡赓皎排行老三,是个秀才,整个胡氏族人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胡西园对电灯泡的热爱是在童年时去上海玩耍途中萌生的。早在1882年2月,英国人在上海开办电气公司,沿外滩向虹口码头架设了6公里长的电线,装上了15盏白炽灯泡。通电时,“沿途通天雪亮,轰动全市”,这是中国民众头一次见着电灯。

“我常常伫立在橱窗前,久久不愿离去,对着这种从外国传来的炭丝电灯泡发呆。看到它不用油,又无须火,也能发出光来,倍感新奇。”这是胡西园晚年时写在自传《追忆商海往事前尘》中的一段话。从此以后,他就对电灯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常常设想如何制造电灯泡。

从7岁开始,胡西园被送到私塾念书,《三字经》、《孟子》、《左传》之类的。两年后,其父觉得私塾教育太过局限,就把胡西园送到了离家较远的青峙学堂读书,他也成为学校里唯一的寄宿生。小小少年因此脱离了奢靡的家族生活。胡西园从那里毕业后,就进入了刚创办不久的镇海县立中学继续求学。

中学毕业,胡西园考入了杭州浙江高等工业学校的机电专业,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其实还在上中学那会,胡西园放暑假就会去上海玩,住在亲戚家。亲戚是大纯纱厂的经理,胡西园常常去厂里玩。有一天晚上,为了试验电灯泡的电阻电压,胡西园用几只不同的电灯泡和纱厂的电源做多方面的探测,结果不慎造成电线短路,全厂电灯熄灭,差点酿成大祸。

1916年前后,和很多宁波商人一样,胡家从宁波移居上海。

中国人用中国货

在当时,电光源是一种新兴的科学技术,制造电灯泡需要综合多种学科,制造工艺十分复杂,最重要的是原材料都来自国外,价格异常昂贵。大学毕业的胡西园回到上海家中,放弃了所有的就业机会,没日没夜地泡在各大图书馆里,寻找关于电灯泡制作的技术资料,一边在市场上搜寻设备。在胡家一间闲置的屋子里,他开始了电灯泡的试制工作。

胡西园与留日的钟训贤和留德的工程师周志廉共同探索,根据国内外杂志上零星介绍制造灯泡的工艺,边试验边摸索。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如灯泡漏气、断丝、裂管、爆炸,终于在1921年4月4日成功制造出我国自制的第一只长丝白炽灯泡。

国产灯泡试制成功后,胡西园又筹划着将实验成果转化为生产力。1922年11月,周志廉向他提供了一条信息,说有一个德国电器专家OPEL在上海甘肃路开办的小型灯泡厂,因经营不善,打算出让。胡西园听了十分感兴趣。1923年春,谈判成功,胡西园投资了2万元,扩大了工厂规模。

至于厂名“亚浦耳”的命名,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办厂伊始,胡西园曾用过“神州”、“国光”、“三海”等厂名和商标,但无法打开销路。为了使企业生存,不得不迎合当时崇尚洋货的心理,取德国“亚司令”、荷兰“飞利浦”两个品牌灯泡的首尾两字,拼成“亚浦耳”,并以英文OPPEL为商标,以示与OPEL区别。渐渐地,“亚”字灯泡终于打响了。 

此后,胡西园继续聘请OPEL为工程师,专门在厂内设了一个研究机构,进行技术攻关。1924年,OPEL回国后,胡西园独力担当起全部工作。

使用国货,胡西园始终是积极倡导者。在亚浦耳厂设立的那一年,他参加中华国货维持会,被推选为常务委员。1924年11月,胡西园作为国货团体代表之一,受到孙中山先生的接见和嘉勉。据胡西园的子女们回忆,在父亲的一生中,除了美国轿车和瑞士手表外,其他吃的、用的、穿的皆为国货。上世纪70年代,胡夫人过生日,胡西园特地去百货公司转了一圈,最后选中了一块国产上海牌手表。子女们不以为然,笑他小气,为什么不选一块进口表。只有胡夫人理解丈夫的用心,对这块表十分喜欢,一直戴到她离世。

艰难的突围之路

国产灯泡的问世,意味着洋货一统天下局面的打破。为了将新生的“亚”字灯泡扼杀于摇篮之中,外商频频使出了“杀手锏”。灯泡最重要的金属原料是钨,胡西园为降低成本,曾向日本订购钨丝,日方却供给他劣质产品。而德国厂商将无灯头的劣质灯泡稍作加工,冒用“亚浦耳”商标,在市场上鱼目混珠。后来,美商还曾收买“亚浦耳”的一名职员,在制造电灯泡的配方药水中掺入杂质,导致大批灯泡出现断丝现象。

1927年,胡西园聘得留美学生冯家铮为工程师。冯家铮悉心改良亚浦耳厂的生产程序,使直丝灯泡、可乐灯泡的质量大为提高。同时,他又着手研制充气灯泡。充气灯泡,时称哈夫灯泡,为当时市场上的最新产品。这种灯泡的灯丝不易蒸发,受震后不断丝,光呈白色,与可乐灯泡相比,照明效果更好、质量更高。1928年便正式投产。可乐灯泡、充气灯泡的研制成功,使亚浦耳厂击败了竞争对手,打破了外商对新产品的垄断局面。    

上世纪30年代的亚浦耳广告上,赫然写着“老牌国货,电泡电扇,省电耐用”字样。除了广告宣传,胡西园也像今天的企业家一样,通过举办一些活动,扩大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例如,在每年的儿童节,亚浦耳必邀请数以千计的小学生到厂里参观,向每个学生赠送一包食品和一只电灯泡,还附上意见书,让小学生带回家里使用,并提意见。胡西园的想法是,在宣传“亚浦耳”的同时,让孩子从小就树立“爱用国货”的观念,一举双得。

1936年圣诞节,德国“亚司令”厂送给胡西园一本装潢精致的日记本,荷兰“飞利浦”厂送来一套油画日历,美国“奇异”厂则赠给他一枚爱迪生铜质纪念章,他们提出了签订联合协议的要求。根据协议,亚浦耳厂为国际单位之一;制造的电灯泡寿命不得超过l000小时;在国际贸易中要遵守统一价格。胡西园明确答复:电灯泡的寿命,目前我们已做到1000小时,以后延长与否,当根据需要与可能,不受限制。至于海外贸易,我们有自己的营销方针,不愿接受外界的任何约束。美国奇异厂还想高价收买亚浦耳商标,组成联合公司,胡西园均一一回绝了。

中国照明第一品牌

在胡西园的带动下,上海相继成立了数家华人电灯泡厂,如上海灯泡制造公司、华德电光公司、永明电泡厂、中华电泡厂等。只用了十余年时间,在这个以往为外商所垄断的行业里,国产灯泡就占据了七成多的份额,中国的民族企业终于“照亮中国”。

从亚浦耳建厂之初,为了在洋企业中突围,胡西园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十分重视。1935年12月16日的《申报》上刊登了《电器工厂参观记》一文,记者详细地描述了当时在亚浦耳灯泡厂看到的一套校准轮,每一只灯泡在出厂前必须经过校验,悬挂起来不停放光,以试验灯光的亮度和灯泡的耐久力,这是普通灯泡厂所没有的,尤其在经济十分不景气的年代,亚浦耳依然坚持过硬的产品品质。

后来,抗战时期,亚浦耳公司受到了战争与官僚资本的打击。胡西园的电机厂完全毁于炮火,辽阳路总厂的机器和原料被日本人洗劫一空,战争给他以沉重打击。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要求胡西园组织工厂联合会迁往台湾,被他婉言拒绝,连送去的两张到台湾的机票都退了回来。

新中国成立以后,胡西园继续担任亚浦耳电器厂的总经理。1956年亚浦耳电器厂公私合营,1959年改名为上海亚明灯泡厂。1981年4月18日,胡西园因心脏病突发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享年84岁。

经过七十多年的风雨洗礼,位于上海嘉定的“上海亚明灯泡厂有限公司”,变成了“上海亚明照明有限公司”,从提供单纯照明设备转型为针对客户需求提供照明整体方案。这家老牌的照明企业欲把“亚”字牌打造成中国绿色照明的第一品牌。

(本文部分资料来自胡西园自述《追忆商海前尘往事》及《中国爱迪生———胡西园与中国亚浦耳灯泡(企业)史料》)

编辑: 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