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燕波
这两年,一种形状像玻璃书柜、功能类似于银行ATM机或自助售货机的自助图书馆,陆续亮相于我市一些繁荣热闹或人口相对聚集的地段,吸引路人频频注目。
24小时开放,被称为“不眠的城市书房”
记者从市图书馆了解到,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试点应用项目,我市于2012年9月首批投放了4台自助图书馆,至今市六区已投放15台街头自助图书馆。自助图书馆操作简便,市民只要在机器上把借书证一刷,就可以便捷地借还图书。如果没有借阅证,还可以凭二代身份证现场办证,稍等片刻就能刷卡操作借书手续,短短几分钟就能完成借还图书的流程。
自助图书馆24小时对市民开放,因此,被形象地称为“不眠的城市书房”。自助图书馆给市民多了一种借阅图书的渠道,按理说应受到欢迎。然而,记者最近在观察了几台自助图书馆之后,发现市民对它的态度没有想像中那么热情。
抱好奇心观看者多,真正借阅者少
在鼓楼步行街,记者看到一台崭新的自助图书馆。自助图书馆的存书柜共分6层,每层可放70本书,整台机器总共可放420本书供读者借阅,每本书放在一个已编好号的书架里。读者借书时只要在机器上输入想借书本的编号就可以了,空书架表明此本书已被借走。
透过玻璃橱柜,记者浏览了一下里面的藏书,种类有文学、历史、哲学,也有养生保健、汽车修理等应用类书籍。粗粗数了一下那些空书架,记者发现这台机器借出的书有50多本。
“爸爸,这里有书。”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子拉着他父亲的手过来观看。父亲匆匆浏览了书柜里的书,似乎兴趣不大,然后对孩子说:“这里没有适合你看的书,我们走吧!”在记者观察的45分钟内,没有发现有人借书或还书,路人大多是抱着好奇心走过来瞧一下这个新鲜事物。
在一个天气放晴的周末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江东世纪东方广场的自助图书馆,这台机器就安装在银泰百货店的出入口,这里逛街购物的人川流不息。然而,记者发现很多人拎着购物袋行色匆匆,似乎没怎么留意这台自助图书馆。在记者停留的半小时内,只有10几个年轻人上前光顾了一下,但他们也只是看了看那些书名,没有借书就走了。
市民反映:图书选择余地小,老人不太敢操作
那么,为什么市民对自助图书馆兴趣不大?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在自助图书馆旁观看的市民以及身边一些读书爱好者。他们普遍反映自助图书馆中的藏书太少,想看的书在这里找不到。天一青年读书会秘书长丁彬告诉记者,他在自助图书馆仅借过一次书,主要是因为那里的书不对自己胃口,其次,在自助图书馆借书只能从柜子外看到书脊,光凭书名往往不知道这书是否适合自己阅读。因此,他认为想借书最好去图书馆借阅,因为那里不但藏书量大,选择范围广,而且还能浏览书中的章节及内容概要等,这样借书就少了盲目性。
家住白衣小区的章大伯认为,自助图书馆就设在家门口,方便是方便,但对老年人来说,要操作机器总是感到有点心虚,因为老人一者眼睛老花,看不清机器上面写着的操作说明;二者手脚不太灵活,操作起来容易出错,所以他还是喜欢上图书馆或社区阅览室去看书。
业内人士:目前还处于尝试探索阶段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按照规划目标,到2016年,我市将建设100台街头自助图书馆。那么,作为一项新生事物的街头自助图书馆,业内人士怎么看呢?
据市图书馆副馆长沈冠武介绍,一台自助图书馆的购买成本目前在30万元左右,每年运营、维修、保养的人力、物力成本为7万—10万元,这还不包括机器的折旧成本,自助图书馆的投入还是比较大的。
他说,自助图书馆目前还处于尝试和探索的阶段,从图书的借阅量来看还不能说很理想,当然这也与它的选址有关。他认为今后如果选择在地铁出入口处安装自助图书馆的话,人气可能会更旺点。他也希望市民多提意见与建议,不断完善自助图书馆的功能,让它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馆长颜务林对自助图书馆的前景持谨慎态度。他说,自助图书馆确切地说只是一台借还图书的机器,它不具备实体图书馆最明显的两大优势:一是给读者提供海量的选择;二是给读者营造阅读的氛围。所以自助图书馆的投入与产出效果不成正比。到目前为止,他们仅在天一广场尝试性地投放了一台自助图书馆,以后要不要再投放,还需作进一步的观察与调查。
颜馆长认为,从方便市民借阅图书,促进城市阅读风气的角度考虑,今后建设公共阅读场所及设施的重点应放在社区图书馆、流动图书馆上。相比于每台动辄三四十万元但藏书量仅四五百本的自助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的投入建设就显得实惠多了,因为有2万到5万册图书就可以构建一个社区图书馆,基本上能满足居民就近方便地借阅图书的需求。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