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时政·经济 正文

非法集资“花样”层出不穷 宁波立案数同比超70%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来源: 宁波晚报  作者: 崔凌琳   2014-06-05 10:05:58
0

□记者 崔凌琳

面对高息“诱饵”、光鲜的“企业形象”、“个人包装”,近年来,不少市民一度掉进了非法集资的陷阱,蒙受损失。记者昨天了解到,今年一季度,由于各种花样的非法集资不断出现,我市非法集资立案数同比增长,增幅竟超过70%,尤其是高楼大厦林立的老三区,一些写字楼里隐匿着非法集资机构。

非法集资向市区蔓延

上月,辽宁鼎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手策划的疑似“庞氏骗局”(借新债还旧债)中所涉及的宁波分公司2名负责人刚刚在宁波海曙法院受审。

据悉,两年前刚过完春节,一些老人在听保健品讲座时接到了鼎旭公司关于投资介绍会的传单。听说该公司是辽宁省农业龙头企业,不久准备上市,投资回报年息更是高达15%。记者了解到,投钱后,该公司组织短途旅游、联欢、抽奖等活动,在获得老人们信赖的同时,陆续吸纳了更多资金。然而,“生态农业投资”最终被证实为特大非法集资,150多名宁波老人1200多万元养老钱石沉大海。

无独有偶,今年1月,风靡一时的宁波当地P2P网贷平台“阿拉贷”的倒闭,让市民至今记忆犹新。记者了解,这个网络借贷平台最终欠下了200多位投资人3000多万元,不少投资人全部家当被套。

“非法集资有别于民间借贷,它是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的机构,公开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并承诺还本付息的行为”,市金融办副主任周凯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今年以来,我市非法集资出现了由周边县(市)区向市区蔓延的态势,冒出诸如养生讲座、网络借贷等新手法。”

据了解,非法集资“花样”增多,通过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平台、众筹平台、电子黄金投资等互联网金融平台,以高利为诱饵,采取虚构借款人及资金用途、发布虚假招标信息等手段吸收公众资金,然后突然关闭网站或携款潜逃;通过举办所谓养生讲座、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发放小礼品等手法,引诱老年人群投入资金。

统计显示,在严厉防范和打击势头之下,去年以来,我市奉化、宁海、象山和余慈地区案件高发态势有所遏制,但今年一季度,由于各种非法集资新手法的不断出现,我市非法集资立案数同比又出现增长,增幅竟超过70%,尤其是高楼大厦林立的老三区,不少写字楼里隐匿着这样的非法机构。

面对高额回报多留个心眼

本月起,我市正式启动“2014年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那么,对于市民而言,如何避免掉进非法集资的陷阱呢?

周凯表示,非法集资具有诱惑性和欺骗性,所以,市民若遇上“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千万悠着点,更不能因为看到别人“发了财”而眼红,抵挡不住诱惑而盲目跟风。有些老板花费巨资做广告、买头衔、搞宣传,用光鲜的“企业形象”和“个人包装”忽悠和迷惑市民。因此,不能被某些企业天花乱坠的自吹自擂所迷惑。此外,非法集资大多借助传销手段,更容易在民间渗透,因此,面对熟人好心、善意的推销,务必多长个心眼。

按照当前资本市场的收益水平,银行理财师分析,金融机构以外的各种名目的投资理财中,首先,固定收益就是不合法的;其次,面对10%以上的高额回报,投资者得多留个心眼,务必明确资金的具体投向。

据悉,目前,我市非法集资专项排查仍在深入进行,在此基础上,今年8月至10月,我市还将开展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排查清理活动,排查重点为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以投资理财、基金债券、发行上市、产品销售、种植养殖、回购返租、项目开发等名义发布传播的,涉及高额回报、集资或变相集资的广告咨询信息。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