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沙村的三株“名”树记载着一段传奇故事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来源: 宁波晚报  作者: 李本侹   2014-06-08 08:42:58
0

  樟树配图龚国荣摄

  沙村位于鄞州区塘溪镇,村庄依山而建,村庄及四周林木茂盛。在众多树木中,有樟树、圆柏、银杏三株树,论其树龄,并不算长,论其树种,也较为常见。但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三株树都记载着一段传奇故事,显得尤为特殊,堪称三株“名”树。

  相传,沙村背山面田,每至夏季秋台风来时,风力尤盛,为此在村东南筑起长堤,沿堤植松树以挡狂风,村民将此称为青龙,而青首即是沙村村口的古樟树,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樟树树干粗壮,遮荫避日,树下经常聚集着农闲的村民和追逐玩耍的儿童。樟树曾经是沙村的标志性景观。即使现在已没入民房之中,但依然可以在远处看到它高大的树冠。

  1983年10月,一位耄耋老者回到沙村,他特意来到樟树下久久凝视,并独自俯身在树下抓起一把故乡的泥土,随手放进中山装的口袋里。当随行的亲属不解地为他拂去衣袋口沿的灰土时,他还不以为然地笑笑。他,就是近现代书法泰斗沙孟海,此行是他改革开放后第一次返回故乡。记得那天,沙孟海拄着手杖,和陪同人员拍了很多照片。他还特意脱去帽子,请人为自己拍摄了一张与大樟树的合影。

  大樟树也随着这张照片,永远定格在沙孟海对故乡的无限回忆中。此后,这张照片也成为他生前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张照片,一些沙孟海的展览、画册、报道等不同场合,都会不约而同地刊发这张沙孟海在大樟树下拍摄的照片。晚年的沙孟海特别想念故乡,曾动情地写下:“我爱祖国的各地各乡,但更爱故乡”。而他对大樟树更是念念不忘,还曾设想在树旁建一座碑亭,写一块碑记,来记录沙村的历史。

  自村里小路依山而上,行至半山腰,路旁的高台上生长着一株圆柏。据介绍,1926年,曾任浙江省第一任省长的沙文汉还只是一个刚从宁波甲种商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原本其大哥沙孟海托人已经为他介绍了令常人羡慕的银行工作,但他却毅然放弃,回到了家乡,接替二哥沙文求的农运工作,担任沙村党支部书记,领导沙村农会成立农军。当年每次战斗出发前,沙文汉就在这株圆柏下集结农军,进行战斗动员。沙村农会的星星之火,就在圆柏下不断壮大,照亮着鄞东南的土地。沙文汉的组织能力也在此不断得到锻炼,使他有基础和能力组织起了规模更大的大咸乡农会,还和卓兰芳等同志一起在象山港畔的罗浦(芦浦)领导了“罗浦暴动”,打响了宁波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武装向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沙氏故居位于村庄的最高处,银杏树就在故居后院的山坡上。这棵银杏树为沙文求烈士少年时手植,沙文求曾创建了沙村的农会,后来赴广州,担任广州团市委秘书长,还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被害于广州红花岗。当年沙文求种此树时,三弟沙文汉、四弟沙文威(史永)也都跟随而来,四弟史永尚年幼,在一边玩耍时,还一不小心掉进了哥哥为植树而挖的泥坑里。史永15岁便成为宁波共青团地委的组织部长,是李克农、潘汉年手下的谍海干才,以国民党专员的身份在敌人营垒中隐匿了18年,许多重要情报是从他手中流出来的。解放后曾担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1983年10月,当年迈的史永重回故乡时,看到曾经的银杏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回忆起往事,缅怀二哥沙文求,并爬到山坡的最高处,请人拍摄了一张与银杏树的合影照片。

  沙孟海、沙文汉、沙文求和史永都已离我们远去,而他们的身影却永远留在了沙村三株“名”树的树影婆娑之中,叙述着历历往事,成为沙村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