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庆祝文化遗产日 宁波福利院昨来了说书唱戏人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来源: 宁波日报  作者: 周燕波   2014-06-13 10:05:43
0

福利院来了说书唱戏人

图为“蛟川走书”传承人乐静正在表演。(周燕波 摄)

昨天,省级非遗项目“蛟川走书”的传承人乐静一大早就从镇海赶往位于药行街的市文化馆,然后急匆匆搭上车子前往位于洪塘的宁波市社会福利院,参加由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为纪念、庆祝6月14日第九个“文化遗产日”而组织的一次公益性演出———送传统曲艺节目到社会福利院。

上午9点不到,在市社会福利院的活动室里,五六十名休养老人已早早入座,静候节目开演。首先表演的是滩簧戏《癞头哥摸蛳螺》,讲的是五十开外仍未成家的癞头哥在摸蛳螺时巧遇一位大龄未婚女子,双方一唱一和,演绎了一段滑稽有趣的情缘戏。

朱君兰、朱玉兰这对姐妹演员在台上表演,一招一式均有板有眼。她们生动诙谐的语言,声情并茂的唱腔,夸张丰富的表情动作,深深吸引了台下观看的老人,台下不时地传来一阵阵笑声和掌声。

随着二胡、扬琴的伴奏声,年近七旬的乐静登台表演一段关于“端午节挂菖蒲”的传说。蛟川走书是一门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地方曲艺,集唱、说、演于一人,具有“生旦净丑一身兼,九腔十八调出自一人口”的民间艺术特色。福利院82岁的高龄老人孙国伟笑眯眯地看着台上的表演,不住地点头鼓掌,很是陶醉。

孙大爷告诉记者,他是镇海骆驼镇人,从小就是听“蛟川走书”长大的,比较熟悉的曲目有《杨家将》、《水浒传》、《包公案》等。他记得小时候村里的凉亭或晒场里经常会有人来表演走书,他们一帮小孩子往往从大人手里讨几个铜板,然后兴冲冲地前去捧场,听到精彩处,往艺人的铜盘里扔几个铜板。这种儿时的情景至今让他难忘,可惜成年后很少能再看到这种地方戏了。他说,今天足不出户就能看这么精彩又通俗的地方戏,饱了眼福,真的好开心。

市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组织这样的公益演出活动,一方面是出于满足福利院老人享受免费看戏的愿望,另一方面也是想借这种形式为一些入围省、市级非遗目录的地方传统曲艺搭建一个传播和传承的平台,让宁波的老百姓熟悉和亲近这些传统曲艺。

演出结束后,乐静边整理行装边告诉记者,去年一年她带着几位弟子在各乡镇演出“蛟川走书”总计100多场,今年不到半年就已演出了70多场,可见“蛟川走书”还是蛮有市场的,特别受老年观众的喜爱。她说,只要老百姓喜欢,她就愿意倾力出演,再苦再累也不怕。宁波日报记者 周燕波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