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象山 正文

一老翁潜心创作“文字集”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06-23 11:24:33   稿源: 中国象山港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一老翁潜心创作“文字集”

郑大良在整理作品。

他年近九旬,仍坚持每天读书看报、写字创作;他咬文嚼字,醉心编撰各类成语、叠字、对联、笑话、土杂语等;他笔耕不辍,希望得到赞助支持,有生之年把“五十余本手写作品”出版成册——

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郑大良就会来到自家庭院里,悠然地坐在窗边的藤椅上,戴上老花镜,手持报纸或书卷,开始他的阅读生活。“常读书,多揣摩,胸中自然有文字,创作就不会枯竭。”郑大良说。

郑大良生于1926年,家住茅洋乡溪口村。这位年近九旬的老翁,已经满头银发,胡子花白,却仍然笔耕不辍。他的书桌上堆放着近两尺厚的“练习薄”,里面密密麻麻记述着象山土杂语、叠字对语、四字成语,山名百例、花名百例、笑料趣谈等等。这些都是老人潜心十多年创作的作品,粗略估算至少有十万字。

“‘皮搓搓’是指‘小孩不听话’”“‘调门调户’是说‘讲话强辩’”“‘死乱大贱客一千勿卖卖八百’说明‘不会计算’”……见到来客,老人总是热情地从书房抱出作品,翻开一本本“练习薄”,手指着文字,大声讲述各类“趣字妙文”。

由于年事已高,老人的耳朵已不太灵光,但精神很好,说起自己的文字爱好滔滔不绝。郑大良自小喜欢文学历史,小时候读私塾时就熟记背诵了《百家姓》、《神通诗》、《千字文》、《三字经》、《明心宝鉴》等书,后来通读四大名著和各种历史杂文。年轻时,他为生计所迫,在家务农、打渔,后来在粮管所工作,接触到各阶层的人。由于对文字有着特殊的爱好,老人一直保持着读书看报习惯,他的书厨里也摆满了各种关于历史、传说、语言、文学等方面的“杂书”。

退休后,郑大良开始琢磨着写点东西,平时留心整理各类文字俗语,有些是摘记,有些是原创。“很多都是随心所欲,不成体系,想到什么就整理什么。”郑大良说,“很多俚语文字,你们读书人现在都看不到了,但是很有意思。”

多年来,老人每天在学生练习薄上写作,书写的手稿字迹工整清晰。每一本练习薄上,老人都分类写好名字,有的还附上书写日期。虽说老人年纪越来越大,身体大不如以前,但他靠着坚强的毅力,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写出每一个字,用完的水笔也装满了笔筒。

“滴水落在东海滩掀千丈浪,星火投入南山可烧万重林”“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一家文人,杨香武杨乃武杨成武三朝武魁”“甲申年是猴年甲申伸头缩头猴伸头缩头,己巳月乃蛇月己巳挠尾摆尾蛇挠尾摆尾”……老人一边整理作品,一边翻看近期创作的自由长联读了起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郑大良说,创作能锻炼筋骨和大脑,还能为后代创造精神财富,只要能拿动笔,他就会一直写下去。

如今,老人创作的“练习薄”已经有五十余本,虽然部分文字已经被好心人打印成册,但郑大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将自己的文字出版,他希望有热衷于教育事业、有爱心的企业或个人能帮他达成心愿。(记者 马振)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