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婆媳难相处。然而,在胜山镇胜西村郑素琴家里,婆婆和儿媳的关系比娘俩还要亲。儿媳孙孟娣6年前出了一场车祸,一直卧床不起。6年来,在婆婆的精心照料下,孙孟娣终于可以下床走路了。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村里成为一段佳话。
耗尽家财凑医疗费
担起照料重任
在孙孟娣家里,记者见到了67岁的婆婆郑素琴,她穿着一件酒红色丝绒上衣,一条白色的绣花裤子,正忙着生煤炉,谈吐举止间显得非常开朗。虽然讲的都是6年来的心酸事,但郑素琴都是面带笑容地说着。“这6年来,我就像是在照顾一个小孩,看着她慢慢变胖,慢慢开始会走路。”
2008年农历正月十九,天下着大雨,孙孟娣和丈夫一起回逍林的娘家。在路上,孙孟娣坐在摩托车后座上,钻在雨衣下,根本看不清外面是什么情况。一瞬间,车轮打滑,摩托车失去了控制,把孙孟娣甩了出去。家人把孙孟娣送去救治,辗转了慈溪、杭州等地的好几家医院,最后上海的一家医院接收了孙孟娣。
“前期的治疗已经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上海医院说动手术需要8万元,家里实在没钱了。儿子和我商量要把房子卖了,我想想孙子也长大了,不能没有房子,就把我的承包地给卖了,凑齐了8万元。”婆婆郑素琴说,“我只有两个儿子,儿媳就是我的女儿。她既然嫁到了我们家,我就一定要让她好好活下去。”在这场车祸中,儿媳半边头骨粉碎,手术后用金属脑壳支撑着,身上也有多处受伤。就这样东拼西凑,家里前前后后共花了六七十万元给孙孟娣治疗。
“手术后,阿娣昏迷了整整3个月,食道里管子插了好几年,吃东西全靠往管子里倒流食。有一次我倒食物的时候不小心把管子滑出了,看到她一直面带仰着头,很难受的样子,我心里那叫个难过。”说到这里,一直面带笑容的郑素琴流下了眼泪,“我带着她到处找医院,把管子重新插上。这样的情况,发生过4次。”
每天早晚两次按摩
六年从未间断
这6年来,孙孟娣的丈夫童万平也对妻子不离不弃,为了养这个家,他每天在外工作赚钱,婆婆就成了家里的主心骨。记者看到,孙孟娣房间里的床是用三夹板加宽过的。郑素琴说:“这6年里,我每天晚上和儿子一起轮流照顾阿娣,有无数个晚上是和阿娣一起睡的。晚上阿娣有什么事发生,我就马上起床去处理。”
孙孟娣卧病在床的前4年,大小便不能控制,经常尿在床上。“我每天起码要给她换4次尿不湿,我们家用过的尿不湿可以堆满一个房间。”郑素琴说,这几年来儿媳的吃喝拉撒、睡觉、擦身,包括每月一次的例假,都由她来打理。
6年来,婆婆一直把儿媳照顾得干干净净,好让她舒适一点。“最辛苦的那段日子,每天洗床单洗到手上长满水泡。”为了给儿媳准备足够多的换洗床单、被褥,婆婆去卖布料的外甥家要了一些棉布,自己缝制床单。“阿娣的床边叠了高高一摞被子和床单,随时准备更换。”
婆婆经常带着儿媳去医院做康复治疗,时间一久,自己也学会了按摩。“我每天早晚两次给阿娣按摩,每次时间是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按按肩膀,揉揉手脚,6年里从没间断过。”郑素琴说,自从家里出事以后,她就没有出过远门,寸步不离地陪着儿媳。“我出去买菜、办事,绝对不会超过两个小时。快到两个小时了,我就惦记着阿娣可能要上厕所了,赶紧回家去。”
问她这6年来有没有感到过累,郑素琴又开玩笑说:“阿娣肯定比我更累。我每天把她抱上抱下的,有时候实在是抱不动了,就把她一下放到了床上,你说她是不是比我累?”
婆婆的精心照料
让儿媳重新站了起来
在婆婆的精心照顾下,去年开始,儿媳终于可以下床走动了,右手灵活自如,可以拄着拐杖一小步一小步地挪动,但左手还是很僵硬,穿衣洗漱还是需要婆婆帮忙。
为了让儿媳早日康复,郑素琴每天都扶着阿娣去外面散步,鼓励她多出去走走。邻居看到阿娣,都感叹她变胖了,气色也变好了。婆媳俩听到大家这么一夸,总是相视会心一笑。
孙孟娣不善言辞,脸上挂着纯朴的笑容。6年来婆婆对她的照顾,她除了满心的感激外,也充满了愧疚。她经常跟丈夫说:“都是我不好,拖累了整个家。”
孙子童少将也对奶奶充满了愧疚。在妈妈出事的那一年,19岁的童少将去参军了。入伍后的第二天,他哭着打电话给奶奶:“奶奶对不起,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我却走了。”童少将入伍两年,每年都有喜报传来,两年都被评为了优秀士兵。看着墙上贴着的两张喜报,郑素琴脸上又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我孙子今年24岁,开始赚钱了。阿娣可以下床走路了,家里的外债已经还得差不多,总算是熬出头了。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孙子能带个孙媳妇回来,一家人开开心心地过日子。”郑素琴笑着说。
-记者 李佳珊 通讯员 陈建红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