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少有人入这行了
问起虞师傅,现在买幢篮的人多不多,他说,现在一般除了用作嫁妆之外,还有部分人用来收藏,也有不少市民过生日、造房子上梁还在用幢篮。
虞师傅向记者表示,编幢篮,不仅要有耐心,人也要聪明,还要长期练习,所以,现在学这门手艺的人很少了。他大儿子学过这手艺,也会做,但是他没有入这行。
手工幢篮承载了慈溪三北地区婚丧嫁娶传统文化,现在会这手艺的人越来越少,如果虞师傅做不动了,当地可能很难找到会编这种幢篮的人了。
虞师傅想申报非遗进行传承
“我想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能申报成功,就能将编篮技术传承下去。”虞师傅对记者说。
昨天,记者联系了宁波市文化馆,文化馆分管非遗保护工作的孔燕副馆长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欢迎广大市民将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申报非遗名录。不过,不是所有的申报都能成功。
目前,区县一级非遗名录申报工作由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如果有市民对某一项传统文化或实物想申报非遗名录,可以前往所在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了解或申报。
相关链接
幢篮———宁波“老家生”
幢篮是宁波特有的“老家生”,是过去交通不发达的年代,用人力扛抬、肩挑的运输工具。
幢篮,是一盒一盒“幢”起来、挑着走的篮。一担幢篮共六盒,两头各三盒。幢篮是民间竹编工艺品,设计精巧,造型生动,制作精细。
幢篮多用于“挑节”,如清明、立夏、重阳、冬至以及春节等,未结婚的男方,必须要“挑节”去未过门的女方家,不同的节气要挑不同的“节货”。那个时候谁家有一担幢篮,就会有许多人上门来借用,因此只得预约才能借到。特别是第一次去丈母娘家时,毛脚女婿必须要挑着一担幢篮的“节货”去孝敬的。
老底子媳妇做产,亲戚好友送产时,不像现在送的是钞票或孩子穿的衣裤、鞋帽等。过去是用红烧肉或蹄髈、红烧鱼、鸡肉、鸡蛋、烤花生、烤素食六大盆,用幢篮挑着上门送产,让产妇增加营养,增加奶水,母子身体强壮。
俗语说:“嫁囡吃麻饼。”当订婚时,男方根据女方提出的麻饼数量,用幢篮挑往女方,一般两三担。而女方回过来的是大大小小青团,这样,幢篮是满载而去、满载而回。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