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突发·现场 正文

闹市发生两起"抛头案" 痕迹检验专家讲述破案经历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09-08 08:01:21   稿源: 东南商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光孔里的恶魔

光孔中的人影比对图

光孔里的恶魔

凶手(红圈内)在现场围观

光孔里的恶魔

通过监控比对锁定凶手

光孔里的恶魔

张永康素描像。 周华敏 绘

记者 张贻富 石承承

讲述人:

张永康

余姚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痕迹检验专家,浙江省刑侦行家,享受省公安厅特殊津贴。

命案的侦破,有时就像站在十字路口。面对四种选择,如果你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排除其他选择,那么原本的每一种选择又会衍生出另外三种选择。

张永康要做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明方向,抓住命案侦破的“命门”。

闹市公园长椅旁的人头

这一幕,通常只会出现在影视作品中:

2010年7月15日下午2点55分,贵州小伙陈某和女友赵某嬉笑着走进余姚闹市区的新建公园。

公园西南角刚好有一张长椅空着,两人打算过去坐会儿。

赵某感觉男友拉着自己的手突然用力。“你弄疼我了。”赵某嗔怪道,却发现陈某的脸色有些异样,顺着陈某看的方向望去,不远处长椅南侧的地面上有个黑乎乎,椭圆形的东西。

赵某定睛一看,顿时吓得尖叫起来:那竟是一颗人头,而且已经烂得不成样子。

他们不是第一个被这颗人头惊吓到的。就在大约25分钟前,碰巧从公园经过的谢某,也发现了这颗人头。这意外的惊吓,一度让已经76岁的他缓不过气来。

充满挑衅意味的痕迹

一看到案发现场,张永康就嗅出了空气中弥漫着的挑衅的味道———

新建公园地处余姚核心商业区,几乎全天都有人进出,大白天,那么一颗人头扔在地上,很快就会被人发现,现场附近又没有包裹头颅的袋子。凶手的做法有悖常理,看来他并不在乎被人看到,甚至被人抓到。

“我们当时就怀疑凶手极有可能具有反社会人格。”张永康说。

长椅旁的一条痕迹也佐证了张永康的推测:人头位于长椅南侧的地面,更接近公园人行道。在长椅后方地面上则有一条长约70厘米的痕迹,从移动方向上看是从后向前。

张永康仿佛能看到凶手当时的举动:先将人头放在长椅后面,正打算离开,又觉得不对,放在后面并不容易被人发现,又折返回来,将人头拖到长椅的侧面。

“或许在凶手内心深处,非常渴望他的举动能够引起足够的社会轰动。”张永康心里很清楚,对付这样的凶手,只有一个办法:尽快破案。

两起惊人相似的“抛头案”

“太像了。实在太像了。”面对尸体检验结果,张永康说。

就在前一年的8月29日,余姚舜北公园也发生过一起“抛头案”。当天上午,正值浙江卫视“小强热线”节目组到舜北公园搞现场活动,公园里人头攒动。可是,在公园西北角发现的一颗腐烂的人头,很快打破了这份热闹。

因为种种原因,那起案子迟迟未破,一度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极度的恐慌,仅余姚生活网上关于人头案的帖子,点击率就突破了7万人次。

“公园里又发现了人头。”拉起的警戒线,刑警们忙碌的身影,使得赶来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各种小道消息也越传越玄乎。

同样是高度腐败的女性头颅,同样是选择在白天抛尸,同样是没有任何包裹地扔在人来人往的公园,同样是被钝器打击致死后再割颈分尸,同样是在抛头之后再挪到更容易被发现的位置。

“极有可能是同一人所为。”张永康面对凶手的再度挑衅,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光孔里的白衣人影

“赶紧调几台摄像机来,把围观群众的都拍下来。”张永康做出了第一个选择。

在他看来,既然凶手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把人头扔在闹市区的公园,他的目的就是要引起社会轰动,挑衅公安机关,那么,他很有可能会在现场逗留,“欣赏”自己的成果。

与此同时,张永康安排民警调取大量现场附近的监控资料,“凶手胆子够大,但胆子太大,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留下蛛丝马迹。”

张永康最先留意到监控视频中那个只有笔尖大小的白色光孔。这个监控安装在案发现场西侧的逊埭路上,正对着现场西侧的车棚。通过车棚的缝隙,能看到那把长椅的微小轮廓,而笔尖大小的白色光孔正是长椅背和椅背后面的绿化带之间的间隔形成的。

“如果有人经过,光孔就会被遮挡。”张永康决定把主要精力花在对这个监控的分析上,“凶手在抛头时肯定在长椅附近出现过,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线索。”

果然,7月15日下午的监控显示:

1∶38∶47,有个人影坐到长椅上。

1∶54∶54,人影站起离开。

2∶07∶42,又一人影步行至长椅处坐下。

2∶08∶17,人影离开椅子向南方走去。

2∶15∶50,一辆电动车由北向南过来,一个白衣人影在长椅处出现。

2∶17,白衣人影遮挡长椅北侧后方光线6秒。

2∶20∶14,白衣人影向公园东面出去。

2∶29∶39,又有白衣人影遮挡光孔长达45秒。

两次出现的白衣人影是不是同一个人,又是不是凶手呢?

张永康让侦查员做了一个实验:当人从椅子旁经过时,从监控里看,这个光孔会被遮挡0.5~1秒的时间,只有人进入椅子背后,这个光孔才会被长时间堵住。

“除了凶手之外,一般人是不会出现在椅子背后的缝隙里。”张永康说,从现场看,凶手抛头和露头,必须两次转到椅子后方。因此在监控中第三次和第四次出现的白衣人影,极有可能就是凶手!

视频追踪锁定白衣人

案件突破的关键已经找到,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摸清凶手的来路和去处。

一支由30名侦查员组成的视频追踪小组,在查看了30多个小时的监控后,终于捋出了凶手在案发当天下午的活动轨迹———

2∶14,身穿白色上衣的凶手骑着白色电动车从逊埭路上朝公园方向过来。

2∶15∶50,凶手到了现场长椅的北侧。

2∶17,凶手转入长椅背后,差不多停留了6秒。

2∶20∶14,凶手调转车头,从公园东南角出去。

2∶27∶09,凶手返回,从公园东南角再次进入公园。

2∶29∶39,凶手遮挡了长椅背后的光孔长达45秒。

2∶38∶04,凶手再次进入公园。

4∶41,民警还在现场勘察,凶手从公园东北角出来,边走还边向路人指点现场方向。

正如张永康所说的,凶手太过胆大,以至于在不经意间留下蛛丝马迹。

侦查员在追查过程中发现,凶手在离开公园后,曾拐入新建路的一家运动服专卖店。

据店里的服务员回忆,当时有个戴头盔、穿白色短袖衬衫的男人来过店里,说了一些很奇怪的话:“隔壁发现人头,你们知道吗?”“人头是女的,双眼皮,眼睛还会眨。”吓得店里的女服务员一愣一愣的。

差不多逗留了5分钟后,这个男人才离开,出门前还诡异地说,“找男朋友,要找心眼好的。”

尽管凶手一路上有意躲避监控探头,半途还摘下头盔,戴上眼镜,有时还故意把车开上人行道,或者开进居民小区绕圈子,但已无法逃脱侦查员的追踪。

很快,警方确认凶手落脚在兰江街道丰杨河村。

凶手的落脚点有了,可凶手到底是什么模样,却还是模糊一片。如何才能确认他的身份?

就在案发后的第二天晚上9点左右,侦查员通过交警的智能卡口系统找到了凶手骑着电动车经过姚州大桥时留下的一张清晰照片。

此时,张永康让技术人员对案发现场近1.5万名围观群众进行摄录的画面也发挥了作用。通过仔细比对,果然在人群中找到了凶手的身影,当时他就站在人群的最外围。

当天晚上,侦查员拿着照片找到丰杨河村的村干部,村干部一眼就认出此人是暂住在村里的慈溪人岑某。

次日下午1点左右,在阳明街道富巷村的一个麻将场子外,岑某落网。

复杂的杀人动机

岑某性格有些怪异,平时跟其他人也没什么往来。他常年没有工作,唯一的爱好就是搓麻将。

20多年前,岑某因为和同村干部吵架,曾用炸药炸毁了村干部的房子,坐了10年牢。

出狱后,他经人介绍跟一外地女子结婚,并有了一个儿子。大约3年前,妻子无法忍受他的怪异和好吃懒做,跟他离婚了。

岑某变卖了所有的家产,带着儿子和10万元钱,搬到了紧邻的余姚生活,为的就是离开慈溪那块伤心地。在丰杨河村,他与10岁的儿子相依为命,却因为长期无业也只能坐吃山空。

张永康还分析,岑某极有可能是因为妻子和自己离婚,导致心理发生扭曲。他在外搭识女子时,往往总是充阔佬,等到女子要离开时,他又偏执地认为对方看不起自己,辜负了自己的一番好意,便起了杀机来泄愤———

2009年7月,岑某在余姚龙泉山旁搭识了一名刚来余姚找工作的20多岁的外地女子。他以自己能帮忙介绍工作为由,把女子带回了自己的出租房。

岑某自己都没有工作,又怎么能帮女子找到工作呢。几天过去了,女子便吵着要离开。

就在第四天早上,等儿子去上学后,岑某趁着女子还在熟睡中动了杀机,用榔头将其砸死,之后又用菜刀分尸,装入编织袋中,运送至十几公里外的马渚镇掩埋。

之后他得知“小强热线”于8月29日要在舜北公园做节目,便一大早赶到抛尸现场将头颅挖出后,带到公园丢进小树丛中。

没想到活动快结束了,还是没人发现。他按耐不住,就特意把人头从小树丛中踢出来,一直等到有人发现才回家。

2010年3月,岑某又在余姚阳明街道重庆足浴店内搭识一名外地女子,用同样的手法将其杀害、分尸并掩埋。

2010年4月,岑某在余姚庙弄菜场旁搭识了一名外地女子,许愿支付5000元让女子陪其睡觉,把女子带回出租屋过夜。第二天,又以同样方式将其杀害、分尸并掩埋。直到7月15日,又通过同样的方式抛头。

在审讯过程中,民警和岑某之间的一段对话,也印证了他扭曲的心理———

“你为什么把人头丢在公园?”

“我就想制造一点热闹!”

“为什么要回现场逗留?”

“想看看这个效果有多大!”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