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侵华日军宁波投降处———白鹘桥的抗战记忆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09-08 08:02:38   稿源: 宁波日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白鹘桥的抗战记忆

侵华日军宁波投降处———白鹘桥

白鹘桥的抗战记忆

1945年2月,浙东区党委领导人谭启龙(右二)、何克希(左二)、张文碧(右一)、刘亨云(左一)与美国飞行员托勒特合影。

白鹘桥的抗战记忆

白鹘桥,位于江东区白鹤街道王隘社区,是一座架在前塘河支流上的古朴简陋的石板小桥,桥宽不足3米。随着城市的发展,桥下的支流已经填平,桥面也与地面齐平,行人稍不留意,便已过了此桥。

然而,“小桥大历史”。69年前的9月15日,侵占宁波的日本军队就是在白鹘桥边缴械投降的。

受降,是胜利之师最为荣耀的庆典。“白鹘桥”的“洽降会谈”,成了侵华日军在宁波投降的重大标志性事件。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抗日战争最终以人民的胜利载入史册。宁波对侵华日军的受降,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一个缩影,也是宁波历史的光辉篇章。

背景故事:

侵华日军投降始末

日本法西斯的失败,从它发动侵略战争的那一天就开始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人类历史上漫长而血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画上了句点。

这一年的9月2日,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舰上,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随后,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包括中国的徐永昌将军,依次签字。

9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3天,并从第二年开始以每年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51年,新中国重新将抗战胜利纪念日定在了每年的9月3日。后来,这个日子被全世界公认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

“中国之所以能够进行这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是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和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凝聚力。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民族解放战争获取完全胜利的首要条件。”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人员称,自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来,抵抗和消灭、消耗日军的,不仅有在正面战场作战的国民党军队,也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在敌后抗战的人民武装。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为抢夺和独霸抗战果实,阻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各抗日游击队接受日军投降并派代表参加受降事宜。

1945年8月11日,蒋介石连下3道命令,一面要求解放区第十八集团军“就原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日伪军“擅自行动”,一面命令国民党各部队“积极推进,勿稍松懈”,同时命令日伪军“切实负责维持地方治安”,只准接受国民党军队的收编。

面对着严峻的内战危险,朱德、彭德怀针对蒋介石不许解放区军队要求日军投降的命令,致电蒋介石,指出这个命令“不但不公道,而且违背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仅仅有利于日本侵略者及背叛祖国的汉奸们”。

当所有合理的、正当的要求均遭到国民党政府的无理拒绝后,为了全国的和平大局,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4年之久、艰苦转战643次、攻克敌军据点110余个、开辟了全国19个解放区之一的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

同年,以8月21日至23日在湖南芷江举行的中国战区“洽降会谈”为标志,中国对侵华日军受降行动已全面展开。

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原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代表、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用双手捧接投降书,低头展阅,签字盖章。曾遭日军屠城暴行的六朝古都南京,见证了侵略者最后低头的历史性时刻。

南京对日军受降后,中国各战区受降主官及其部队亦分别到达指定地点,进行接受日军投降仪式。

小桥见证:

日军在甬投降一刻

宁波地区,侵华日军在哪投降,当时情形如何?这个问题,之前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此前的不少史书和文章记载,也有些张冠李戴。2010年前后,在王景行老人和党史研究专家的努力下,终于理清了这一线索,还原了宁波侵华日军投降的历史场景。

这一场景的一个重要地点,就是白鹘桥。白鹘桥始建于宋绍圣二年(1095年),目前保留的主要为清代建筑风貌。这“鹘”字,有两个读音,“古”音和“胡”音,当时的人多不识此字,读半边字,于是在许多市民中,就有了“白骨桥”的叫法。这里原有一座村庄,叫“白鹘桥村”。如今,白鹘桥边已经立起一块“侵华日军宁波投降处”纪念碑,向后人诉说着那段不能忘记的历史。

1945年9月14日晚,第三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兼浙东前进总指挥部总指挥陈沛、副总指挥王云沛率部进驻白鹘桥区域。

9月15日,陈沛与侵华日军第91独立混成旅团旅团长宇野节在白鹘桥附近举行了“洽降会谈”。

据1945年9月16日《宁波日报》报道:“昨(十五)日晨,日军独立混成第九十一旅团长宇野节少将,率同随员二人,来总部晋谒陈兼总指挥。九时零五分,宇野等一行,乘小艇到达总部辕门前二百米处上岸,由何如松少校引导,循乡间小道缓步进至总部二楼会客室。陈兼总指挥即予接见,陈氏戎装佩剑,神采奕奕,态度庄严而和蔼。延见时,参谋长唐名标及叶禹仁处长等均在座。宇野少将态度诚谨,首即陈述遵照备忘录办理经过情形,继请示交接程序,陈兼总指挥均一一详予指示。”同日,《宁波日报》又讯:“日方来甬请洽接收事宜之宇野节少将,除于遵照我陈兼总指挥之指示,饬令日军循序奉行外,业任务完毕,已返慈溪。”

“洽降会谈”后,日军在宁波江东和江北的3个物资仓库当天即被中国军队接收,宁波城区的重要地段也由中国军队接防。

至此,宁波结束了长达4年零5个月的屈辱历史。而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不得不吞咽自己种下的战争苦果。

晨曦再现:

宁波成了欢乐海洋

9月16日,宁波城区开始了全面接收。

当日下午3时,第三十二集团军第70军第107师正式进驻宁波城区。至当天晚上,宁波城区的接收事宜全部结束。

宁波军警检查处随之进城,开始执行任务。宁波警察则在城内维持秩序。在宁波的日军撤离城区后,被谴送至上虞五夫,后会同该处日军转赴杭州集中缴械。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对华战争是一场极其野蛮、残酷的侵略战争。1941年4月宁波沦陷后,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暴行累累,给宁波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随着侵华日军在宁波的投降,宁波城区欢庆胜利的热潮此起彼伏。

9月15日起,《宁波日报》连续在头版头条刊登举城欢庆的内容:

“甬各界闻悉宁波受降长官定今日进城,欢欣万状”,“各业代表举行谈话会,筹备欢迎”,届时“鼓楼鸣钟,电灯放光,以传示于全市民众”,“今晨各要道均已搭有彩牌楼,全市国旗飘扬,气象万千”。

全市民众奔走相告,大街上遍悬旗帜,“张贴整齐标语,通衢并竖立彩楼,充溢欢欣热烈气象”,“正午后,爆竹震天,孩童奔跃欢呼,男女老少,伫立笑迎,途为之塞。四年余来沉闷痛苦之空气,乃为之一清”。

9月17日上午,宁波“军政长官联袂入城”,城市民众在鼓楼前集会。10时,举行了升旗典礼。随后,进行献旗仪式。至此,宁波城区庆贺胜利达到高潮。

那一天,遭遇太多苦难的宁波人民,将胜利化为永恒的记忆。

历史上的本月

时间          重要历史事件

9月5日      1949年宁波市召开首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共商克服困难、建设宁波大计。

9月10日    1986年宁波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宁波大学建成开学。

9月13日    1926年发生慈北农民闹荒暴动。事后,毛泽东在《向导》上发表文章,对此予以评述。

9月15日    1945年第三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兼浙东前进指挥部总指挥陈沛与日军第91独立混成旅团旅团长宇野节在白鹘桥附近举行了“洽降会谈”。至此,侵占宁波4年零5个月的日本军队正式宣告投降。

9月22日    1925年宁波女子师范学校(今宁波二中)全校学生举行罢课,抗议学校当局开除学生自助会主席陈修良(陈逸仙)等5名为反对校方的封建教育和压制学生参加爱国运动而掀起拒考风潮的爱国进步学生。

9月25日    1944年浙东区党委在慈北洪魏召开首届军政会议,总结上年2月区党委扩大会议后一年半的军政工作,特别是浙东第二次反顽自卫战的经验教训,并对国际国内形势和对敌斗争的方针、任务进行讨论,作出相应的决定。会议于10月9日移至慈南袁马继续举行,11月5日结束。

9月30日    1945年根据中共中央和华中局关于北撤的指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浙东党政机关及各县地方武装、地方工作人员约1.5万人,开始分批从慈北古窑浦至姚北临山一线渡过杭州湾北撤。

新闻速递

党史和地方志工作纳入

宁波市各县(市)区市目标管理考核

本报讯(王益)日前,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宁波市目标管理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2014年目标管理考核文件,首次将党史和地方志工作纳入宁波市各县(市)区目标管理考核。

党史和地方志工作具有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是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宁波市各级史志部门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史志研究和史志宣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此次市委组织部、市目标管理考核办将党史和地方志工作纳入各县(市)区目标管理考核,对建立健全党史和地方志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史志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据悉,党史和地方志工作将同时纳入市直各部门和省部属驻甬单位的目标管理考核。全市史志工作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宁波的桥

居敬桥

旧名龟径桥,位于宁波奉化市西坞街道居敬村东,始建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系2墩3孔石砌拱桥,长31.05米,宽3.60米,高11.60米,桥身用条石砌筑,向上高高隆起。居敬桥历史悠久,为宁波现存古桥桥身刻有确切修建记录最多的3孔高拱石桥,其建造工艺和装饰石雕精美绝伦,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记者 王 佳 通讯员 李维昶 实习生 陈 燕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