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汤圆的回忆
20多岁时在上海工作
学做汤圆寄托思家情
既然做全套的猪油汤圆这么费力,为什么仍然年年坚持呢?
洗干净满是油腻和黑色馅儿的手,朱英沅老人回忆起了往事。
早年,朱英沅是上海棉纺厂的工人,祖籍在鄞州。20多岁时,他独自一人在上海工作,那会儿住在老城隍庙附近,下了班闲下来了,就会去城隍庙转转。
“我比较馋的,喜欢吃东西,对吃的也讲究,那时候看到人家在做汤圆,猪油馅儿是上乘的,我想吃,又觉得贵,所以就拜托当时一个老师傅教我。所以其实我是在上海学成的,再加上汤圆还是我们宁波人的特产,每次吃,我都会想到自己的家人,接下去就戒不掉了,只要是外面买来的汤圆,我都不吃。”
在那个师傅的指导下,朱英沅做汤圆越发驾轻就熟,一次比一次好,直到他回到宁波,有了儿子、媳妇、孙女、孙子……他每年都有既定的习惯,那就是做汤圆。
“只要孩子们喜欢,我还做得动,那就会一直做下去,嘴刁就刁吧,都惯着了。”每年过年,看着儿孙满堂,吃着自己制作的汤圆,咂吧嘴给自己“点赞”的场景,老爷子很是满足。
朱英沅老人已81岁,他说不怕老,因为自己的朱氏汤圆已经有了传承。“我大孙女已经学得差不多了!从小到大,我教过她好几次了,趁我还能做,她就懒;等我金盆洗手了,就让她接上!哈哈。”
看来,朱氏汤圆已经有继任者了。
聊老底子汤圆
准备食材要花半个月,里面全是功夫
说起朱英沅老人的“专业”,还真是名副其实。
“没什么窍门,最要紧的就是原材料,这个一定要上好的,一等的,决不能含糊。”朱英沅说。
“这是用来捣黑芝麻的,因为要用芝麻屑来做馅儿。炒完后等芝麻放凉,就在石臼里用捣锤捣碎,越细越好,机器磨出来的芝麻屑没油,我们自己的有,而且喷喷香。”
“为了寻最好、最肥的猪板油,可以等好多天,甚至一个月。这个猪板油啊,一定要从三四百斤的家猪身上取,也就是猪肚皮下面,最厚最肥的那部分脂肪;养殖场里的猪我不要的,所以常常为了等杀大猪,等上好一阵子。在对猪板油去皮时,要去掉血丝,一丝丝也留不得,只要最纯白的那部分油脂,然后剁碎,所以在做的时候,两斤猪板油最后只能用一斤,别的都丢掉了。”
“要说做面皮,都能说上好多。最早是用水磨粉做的面皮,有一年身体不适,过年只做了馅儿,面皮用超市买来的成品糯米粉兑点水做,结果大孙女觉得不好吃,自此之后,我每年都恢复水磨粉做面皮了。”
“还有个比较耗时间的是糖桂花,这桂花啊,是去年8月份桂花盛开时,我们老两口去桂花树上摇下来的,带回家后从中挑拣出干净的花蕊,然后和白砂糖一起,按照1:1比例拌起来,如果不放糖,就会坏的。”
朱英沅老人说,这些食材的准备看似简单,但很花时间,除去8月就准备的糖桂花,所有另外的食材准备,大抵也得花上半个月。
挑黑芝麻时,要找颗粒饱满的,把芝麻中的杂质挑拣出去后,在锅里用文火炒热,一次差不多炒半两吧,每次炒一分钟左右。具体时间很难说,就是炒到能闻到一点香味了,就用拇指、食指捏起一粒芝麻揉搓,会碎的话就代表炒好了。芝麻起锅的时间一定要看准,炒生了就不香,炒太熟了又会苦。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