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1月24日讯(特派记者陈捷杭州报道)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进入第四天,宁波代表团已收到代表建议近80条。记者发现,不少代表建议用强制手段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其中,张丹代表建议学校开设“生活技能”必修课,俞晓红代表则建议当父母需“持证上岗”。
省人大代表张丹建议学校开设“生活技能”必修课
“有些孩子十几岁了从没洗过衣服……”、“有学生把换下来的衣服寄回家来洗……”“我家儿子买了几打内裤、袜子去学校,原来才发现,他换下来的都丢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几星期积到一起拿去洗衣房洗……”听到关于孩子生活技能的话题,几位女代表纷纷向记者诉说起身边的案例。
“生活技能短缺的负面效应,短期内看不出来。可是,当这种能力缺憾成了残酷事实的时候,就已经对孩子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比如有的男孩子没有了阳刚之气、不愿冒险、不敢承担、不敢独立等。”省人大代表张丹说,“最终结果是孩子身体素质下降,生活能力低下,独立能力差等问题,将直接导致这个孩子将来的生活质量、家庭幸福。”
是什么原因产生孩子生活技能的缺失?张丹直言绝大多数是由于家庭溺爱所造成的。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张丹建议由学校开设“生活技能”必修课,强制性地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
“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对青少年的生活技能教育的工作,建议省教育厅对全省中小学开设的课程作一次调查摸底,参考国外的做法,提出开设生活技能课程的课目和方案,把生活技能课作为小学和初中学生的必修课。”张丹说,“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这项工作加强督促力度,并列入基础学校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与学生的‘毕业考挂钩’,也可以实行‘一票否决制’。此外,各级部门要通过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场合进行宣传,使‘从小学习生活技能’成为人们自觉的行动,为青少年今后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省人大代表俞晓红建议当父母需“持证上岗”
“谈到教育,大家大多认为是学校教育,其实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价值观、性格等很多方面都来自于家庭。性格浓缩着我们童年的一切人际关系,自卑与自信,其实是由我们小时候获得的爱的多少所决定的。如果从父母那里获得了足够多的爱,那么不管一个人的外在条件如何,他都会很自信。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和深远。”省人大代表俞晓红说,“而且,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我们连改错、补偿的机会都没有。所以说,孩子的健康成长对父母的要求实际上是很高的,如果父母缺乏智慧或抚养孩子方面的基本知识,孩子就会受到影响。”
“打个比方,有一个4岁左右的小女孩满心欢喜地从花园中摘了一朵她自认为非常漂亮的花,她要把最美丽的花送给妈妈。于是,小女孩带着一脚的泥泞小跑着冲进屋,一边喊着:‘妈妈,花!’。可妈妈因为刚刚擦好地,看见女儿满是泥泞的鞋,就大喝一声,‘站住,不能进来。’别看这么一件小事,但如果没有好好的安抚,小女孩心灵可能就会受到伤害,她会认为对妈妈表达爱是不可以。”俞晓红告诉记者,“心理学上有发现说,有些精神方面的疾病,其实是孩子出于对父母和家庭的忠诚,背上了本不属于他们的沉重负担。孩子看见父母吵架会惊恐,会认为是自己不好;有的孩子内心感受到父母有死亡动力或出走的倾向,孩子会很自恋地让自己生病。”
为此,俞晓红建议中小学多开设心理方面的公开家校课程,引导家长们学习;同时,建议社区能够设立支援性的义工心理老师,适当地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很多父母对家庭教育认识不深刻,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智慧,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过程缺乏足够的了解,不能在正确的阶段给予最好的支持与帮助。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多,孩子互动中的自然成长机会也少,而初为人父人母对孩子溺爱多,引导支持的少。”俞晓红说,“有条件的话,建议相关部门开设专门的培训班,并规定领取新生儿准生证前,必须达到一定数量的课程学习以及通过考核。做父母应该‘持证上岗’。”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