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如腾 通讯员 陈莹
1月23日上午10点,我市第二位器官捐献者于闻军被缓缓推出市人民医院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的病房。这位25岁安徽小伙的年轻生活才刚开始,却因一场车祸戛然而止。一个肝脏两个肾脏,临走前,他的家人要让他的一部分留在这个世上。
亲友守在身边,陪他走完最后一程
事故发生于1月13日晚上,于闻军被送到抢救室时情况危急。“深度昏迷,双侧瞳孔散大固定,血压很低,没有自主呼吸,出血严重……”长长的一串病情介绍,重度颅脑损伤和肺部挫伤等不幸的消息让家属陷入痛苦。经过一周的纠结,他们决定捐献器官。
从2楼病房到4楼手术室,于闻军虽然一动不动,但他微张的双眼,似乎在努力看这世界最后一眼。妻子、父母、舅妈……二十几位亲友守在他身边,陪他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医生,我们要穿自己的衣服。”从早上起,于闻军的舅妈就紧紧攥着一个黄色的塑料袋,这时她挤到手术室门口打开抽紧的结,快速地把衣服一件件拿出来,对医生说,“医生,在我们老家,上面要穿三件衣服。这件秋衣不算,衬衫穿在最里面,外面穿件贴身的棉衣,最后穿外套。裤子在这里,鞋子里面已经放好袜子了,我们老家有习俗,人走了不能穿皮鞋,这鞋是我们新买的。”
把衣服放回袋子时,舅妈有些着急,她塞了几下,还是把秋衣掉了出来。
“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1月17日,于闻军已经进入“脑功能衰竭状态”,仅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体征,医生尝试和家属提出器官捐献的建议。
于闻军的妻子25岁,事发后天天魂不守舍,听到医生说丈夫的器官能救三个人,她露出了一丝欣慰。而这个决定,遭到于闻军母亲的坚决反对。在母亲的心里,“只要我儿子在医院一天,我就可以多看他一天,这样他就没有死”。
“让他的一部分活在这个世界上吧。”从17日起,于闻军的父亲、妻子和舅妈就不断地给他母亲做思想工作。
于闻军的妻子面对记者,含泪轻声说:“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如果有一天人不在了,我想让他的某个器官继续活在这个世界上,捐给需要的人,这也为社会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生前,他在余姚开挖机,一个月能赚六七千块钱
于闻军走了,留下了双亲、25岁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
于闻军的两个孩子,一个3周岁,一个1周岁,他们还来不及记住父亲的模样,便与他告别了。于闻军的舅妈告诉记者,于闻军是撑起这个家的主要劳动力。“他一个人在余姚打工,孩子放在老家,由他妻子和母亲一起带。虽然他父亲一个月能赚两三千块钱,但这个家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靠于闻军。他很早出来打工,也很努力,在余姚开挖机,一个月能赚六七千块钱。”
器官捐献后,市红十字会从生命关爱基金中给于闻军一家送上了一定的人道救助。工作人员表示,能作出这样的决定,他的家人真的很伟大。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