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乡愁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是小桥流水、绿树掩映、瓜果飘香、鸡犬相闻。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的乡村却变得越来越让游子们感到陌生:没有了郁郁葱葱的大树,只有光秃秃的山头;没有了鱼虾丰饶的小河,只有一条臭水沟。这样的故乡让人无处寄托乡愁。
人物名片
毛伟芳 市人大代表,鄞州区高桥镇联升村党支部书记
莫国定 市人大代表,奉化市职教中心校长
童青燕 市人大代表,宁海县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主任
“老祖宗留下来的,几百年的古村、古建筑全部拆毁,新房子造得像火柴盒一样,下一代到哪里去找古老文明?”毛伟芳代表深表忧虑。
“推动城镇化建设是大势所趋,也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必经之路。但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迷失状态。”莫国定代表认为,一是部分村庄建设点多面散,没有特色。在短时间内迅速铺开的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减弱了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将美丽乡村等同于旧村改造。二是一些村富有特色的生态文化、民居文化,由于人力、财力所限未能得以发掘,更有甚者被毁灭或破坏,这是最可惜的,一个没有“灵魂”的美丽乡村你会喜欢吗?
曾任宁海县规划局副局长的童青燕代表认为:辉煌的建设成就背后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如过分追求速度,追求数量,而质量上未能很好跟进,导致一些城市品位不高,城市功能不能很好地可持续发展等后遗症。
如何在现代城市化建设中,既推进建设,又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莫国定代表认为,一是要特别注重科学规划。注重依托现有山水脉络规划农村布局,让农村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二是要立足本地实际,传承传统文化。让农村那些古树、庙宇、古建筑等特有的风貌“存活”下来,这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智慧之举。
童青燕代表认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城市建设也是如此。在规划上多花点时间,多去听听百姓的声音,多站在百姓的角度想问题。在设计和建设中,留住百姓原来最有代表的生活场景,找回过去的记忆,也使文脉得以延续。
“古建筑只有天一阁、保国寺是不够的。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历史名城、名镇和名村保护发展,非常好!关健是还要有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对于有保存价值的古村古民居,有关部门费点精力、政府投点钱,是完全应该的。”毛伟芳说,古村、古民居一旦消失,是永远不可恢复的。要吸取历史上大破坏的教训,该保护的都保护起来。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