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头超大、果实畸形、顶端发白、咬开空心、草莓味不浓……爱吃草莓的吃货们肯定或多或少碰到过这样的情况,那这样的草莓正常吗?是激素用多了吗?随着草莓进入采摘高峰期,许多市民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却总是担心误食激素。对此,县农技推广总站的专家表示,打了激素的草莓容易变质,目前莓农已很少用这种方法增产。
市场:“问题草莓”各种表象确实存在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我县多家水果店、超市等,发现每家店都会根据草莓的大小、品种不同而定不同的价格,每斤在10元—30元不等。
2月3日,记者来到“有家果园”,只见店内红彤彤的草莓整整齐齐地摆放着,煞是诱人。顾客葛敏告诉记者,因为家人都爱吃草莓,买的次数多了,“问题草莓”难免会碰到不少,所以她在选购时,会尽量选择一些外形比较正常的草莓,但即便这样,她还是会被微信、微博上热传的《一位蜂农的忠告:珍惜生命远离草莓》、《采摘草莓别吃》等文章吓得心有余悸,到底是吃呢还是不吃呢?
对此,“有家果园”的老板王巧苹介绍道,她家草莓收购自本地的大棚,一般都是当天早上现摘的。“因为草莓保质期短,且在搬运的过程中非常容易被挤压,为了保证草莓的外观和口感,很多莓农并不会等到草莓全熟的时候才摘,一般会提前一段时间。”王巧苹表示,她进货时也遇到过个别人出售激素草莓,不过草莓打了激素之后不易保存,口感也较差,因此他们进货时并不会进这种草莓。
莓农:激素催生草莓只会得不偿失
这几年,随着水果采摘经济的发酵,我县基本上每个乡镇都有草莓大棚,全县种植面积达到了1560亩。
“每年我都会带孩子出门采摘草莓,每年也总会听到‘问题草莓’这个词眼,但我觉得很多是不靠谱的。比如根部发白的草莓,个人觉得是草莓没成熟的缘故,品尝后也没觉得味道有差别。”趁着周末带孩子来摘草莓的市民杨女士告诉记者,家里孩子比较小,肯定会有顾虑,但网上的一些传言也不可尽信。
跟着杨女士的车子,进入桥头胡街道前家自然村的草莓种植地,记者看到草莓现场采摘的人还真不少。“我刚才吃了几颗,其中有一颗个头比较大的草莓有中空的情况,但味道与没有中空的草莓差不多。”市民胡晓锋也说,最近微信朋友圈里,满是“草莓不能吃”的告诫,吃的时候还真有点担心。
面对采摘者的质疑,草莓种植户伍满秀有点坐不住了。他马上解释道,草莓大棚是一个密封性比较好的室内空间,外界的虫害相对不容易侵入,即使出现虫害,还可以用“以虫治虫”的方式来解决,根本不需要动用农药,就算要用也是低毒的。
“你看,我家的草莓为了防止虫害,还特意重上了大蒜。”伍满秀说,自己种草莓已经有几个年头了,为了解决防虫难题,他独辟蹊径在草莓地每隔1.3米的距离重上了大蒜。一来大蒜含有丰富的天然抗菌物质,可对付多种腐败细菌或真菌,像白粉病、霜霉病等;同时大蒜有很强的气味,一般害虫都不喜欢,起到驱赶害虫的作用。
伍满秀坦言,现在宁海的种植户用膨大剂和激素的情况很少见,一方面是因为用了之后,草莓反而容易变质,另一方面,有关部门监管严密,一旦检测有问题,那莓农一年的付出就打了水漂,谁还愿意这么干?
专家:草莓畸形空心是多种因素所致
带着市民的疑问,记者接着又采访了县农技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陈林松。
“种草莓并不需要用激素。”陈林松说,我县本地很多草莓种植户都会在大棚里放置一个蜂箱,那是因为大棚与外界相对“与世隔绝”的特点,使草莓比露地种植时更依赖蜜蜂等昆虫授粉,这就决定了在大棚里只能使用低毒农药,时间上更是慎之又慎,以免影响应有的授粉流程,从而影响到草莓的品质。“一箱蜜蜂需要花费200-300块钱,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再加上蜜蜂很敏感,要是莓农打了过重的农药或是激素,它们肯定会死光,那草莓授粉就没了媒介,草莓就没有产量。莓农肯定是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的。”
陈林松解释,草莓是较敏感的草本植物,市场上常见的畸形草莓、空心草莓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莓农田间管理不恰当,农民不了解草莓的习性,导致栽培管理不到位、肥水控制不到位、温度管理不及时,最终产生各种不标准的草莓果实。还有一个原因是归结于天气、温度的缘故。
近日,县农林局对县域内全部51家草莓生产基地进行了走访检查,重点检查生产基地产品仓库及药物仓库,仔细核对各基地生产记录情况及用药记录,暂无发现有违禁药物使用情况。同时,还对每个生产基地种植大棚进行了随机抽样,所有样品农残速测情况良好,没发现有农药残留现象,剩余部分样品进行了定量检测与送市农科院检测。结果显示,我县草莓种植基地农药使用情况较规范,广大百姓可以安心食用。(记者黄浓珍王劲通讯员仇丹娅)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