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宁波市体育局正式发布2014年度宁波市国民体质监测报告,与往年不同的是,体质监测中心去年首次单独将3-6岁的学龄前儿童列为一组对象展开抽测。结果显示:一周7天,学龄前儿童每天都参加的活动项目比例最高的竟是“室内游戏、玩耍”,其次是“看电视、录像、听广播”,小朋友们“宅”现象较为严重。在20-69岁人群中,参加过体育锻炼活动的比例为65%,而35%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参加过体育锻炼活动。
□记者 邹鑫
监测范围:成年人(20-69岁)
年轻的睡觉,年老的锻炼
数据显示,被调查的20-69岁人群在过去的一年中,34%的人每周体育锻炼频度大于5次,7%的人每周锻炼频度为4次,13%的人每周锻炼频度为3次,17%的人每周为2次,9%的人体育锻炼频度每月1次以上,但每周不足1次,还有4%的人锻炼频度每月不足1次。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体育锻炼频度比较分析后发现,20-39岁年龄段人群中22%的人每周只参加1次体育锻炼,21%的人每周参加2次,仅有17%的人每周参加锻炼5次以上,还有5%的人每月体育锻炼次数不足1次。40-59岁年龄人群中,46%的人每周参加锻炼在5次以上,只有3%的人每月锻炼不足1次。在60-69岁人群中,76%的人每周锻炼次数超过5次,而每月锻炼不足一次的比例仅为1%。这项数据表明,年龄的增长和体育锻炼的次数成正比。
从被调查者经常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来看,宁波人最爱的项目为“小球类”活动项目,其比例为15.5%,其次是“走(健步走等)”的14.6%,然后是“跑步”的14.3%。成年男、女之间在选择运动项目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男性最热衷的三项体育运动项目分别为“跑步”、“小球类”以及“三大球”项目。而女性最热衷的三项运动项目依次为舞蹈、健步走和小球类项目。
从被调查者锻炼时间来看,有49%的人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间在60分钟以上,41%的人锻炼时间在30-60分钟之间,还有10%的锻炼者每次锻炼的时间不足30分钟。
改善建议:对于这一现状,宁波市体育局副局长劳金龙也提了建议,“可以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增加运动量,不要浅尝辄止,科学健身,达到锻炼效果,对自己的血液循环、心肺功能都有帮助。”
三分之一人“没时间”锻炼
监测结果显示:体质合格水平的比例为40%,另外有5%的人体质综合评价为不合格,相比上一年度,合格率提升人数比率最高。但在专业人士看来,虽然人数在增加,但深度还不够。
“体质合格并不能说明你很健康,只能说明你的身体还没有明显问题。”宁波体质监测中心工作人员认为,合格人数增多是好事儿,但也不能过于乐观。“现在很多人健身频率不低,有些以为自己跑过了,或锻炼了,但这些方式是否科学,有没有效果?健身者并不追求。”
调查显示,在影响20-69岁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中,有25%的人选择了“工作忙,缺少时间”,其次的影响因素是自身的“惰性”,其比例为14%。排名第3位的影响因素是“家务忙,缺少时间”,比例为13%。由此可见,由于“缺少时间”而影响体育锻炼的人群比例合计占到了总人数的38%,是影响人们业余参加体育健身和体育锻炼活动的最大障碍
大致情况也的确如此,昨日记者在随机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市民办卡健身也是出于跟风,但一个月算下来,自己健身也没几次。市民高小姐,平日做化妆品销售工作,“看别人健身,我也办了卡,我觉得日常健身有益健康,就去办了卡,但忙起来时,也顾不上健身了……”高小姐坦言,她去健身房,大多只是“轻描淡写”一番后,洗澡匆匆离开。
改善建议:对于这一类型的市民,体质监测工作人员建议:“平时可以多和爱健身的朋友接触,在别人的影响下,让自己养成习惯才是关键,锻炼还是靠自己自觉。”
监测范围:幼儿(3-6岁)
女幼儿体质总体好于男幼儿
往年的体质监测中,学龄前儿童并未被单独列为一组进行对比。去年,体质监测中心专门对这一群体进行了抽样调查。
此次幼儿体质测定中,男幼儿人数为503人,女幼儿为418人。通过对体重、身高、双脚连续跳、平衡木、10米折返跑、坐位体前屈、网球掷远,立定跳远等八个项目的测试,结果为:
男幼儿的体质合格率为46.1%,高于女幼儿的36.4%。男幼儿的良好率为28.8%,稍低于女幼儿的29.7%。男幼儿的优秀率为19.5%,远低于女幼儿的31.1%。在体质不合格等级中,男幼儿的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女幼儿,分别为5.6%和2.9%。总体上来看,宁波3-6岁幼儿中,女幼儿的体质水平要好于男幼儿。
就此现象,记者也采访了一位专业人士,幼儿教师俞宁说:“虽然没有做过具体统计,但的确是男孩子生病请假比例要高于女孩子,尤其是中、小班的孩子。平时户外运动总体来说也是女孩子掌握得快,班上总能显现出几个女汉子类型的。”究其原因,俞宁飞认为:“一方面是女孩子生长发育早,另一方面和男孩家长过分宠爱也有关系。”
参加体育特长班仅有1.3%
在监测幼儿一周的日常身体活动情况后发现:“室内游戏、玩耍”是孩子每日参与度最高的,达到65.9%;其次是“看电视、录像、听广播”,比例为46%;“户外玩耍”仅为37%。显然,家长在安排幼儿活动时,更多的倾向于把孩子留在家里。
更令人意外的是不少家长在选择兴趣特长方面也严重“重文轻体”。仅有1.3%的幼儿一周每天都参加“体育类特长班”。84.8%的幼儿在一周当中从不参加“体育类特长班”活动。
由此可见,宁波家长给孩子选择“绘画、书法类特长班”的比例最高。
俞宁飞在教学过程中也有深刻的体会:“城市的家长特长班多给孩子选择画画、音乐;乡下的家长多喜欢算数、拼音。体育特长班,我只听说过个别家长选择过跆拳道。”
记者询问了几位幼儿园家长,给孩子选择了怎样的特长班,如何考虑的?美术专业出身的陈女士,儿子今年三岁半,现在报名特长班两个,数学和画画。
“我们不是不给孩子报体育特长班,而是孩子太小,体育特长班不收。”做外贸的王女士,女儿五岁,幼儿园中班,特长班报了两个,围棋和钢琴。小王说:“女孩子还是该有些安静的特长。”
改善建议:宁波体育局副局长劳金龙认为,“运动是孩子增强体质的捷径,要让孩子学习、运动两不误,让孩子拥有一个好的身体,从而面对今后更加繁重的学习任务。”
家长
看这里
通过对宁波921名3-6岁幼儿的每周日常身体活动情况调查后发现,一周7天,每天都参加的活动项目比例最高的是“室内游戏、玩耍”,比例为65.9%;
其次是“看电视、录像、听广播”,比例为46%;
然后是“户外玩耍”的37%。
显然,家长在安排幼儿活动时,更多的倾向于室内活动。仅有1.3%的幼儿一周每天都参加“体育类特长班”,84.8%的幼儿在一周当中从不参加“体育类特长班”活动。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