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杖锡四明山顶。(资料图片)
□宁波晚报记者 鲁威 通讯员 李飞峰/文 记者 张海华/摄
四明山区域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山水资源,是浙东最大的“绿肺”,也是我市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饮用水水源地。
昨天,记者从宁波市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推进会上了解到,未来6年,我市将以保生态、保水源、保民生为基点,着力改善四明山区域生态环境、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突破体制机制瓶颈、提升城乡融合水平,使四明山区域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发展特色明显、百姓生活幸福的革命老区、全市重要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地、绿色生态农业基地、长三角重要休闲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今年,我市还将开展四明山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立法调研,预计明年可出台。届时,我市将依法推进四明山区域生态保护,确保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有序推进。
到2020年,禁止开发区生态修复3.5万亩
四明山这块“绿肺”如同其他“绿肺”一样,并不完美,山体石漠化、水土流失、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等都在侵蚀这块宝地。相应地,因为深入山林,当地原住百姓的生活并不富裕,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也要比宁波全市的平均水平低很多。2014年整个区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1500元,只有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47.4%)。
昨天,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今年,我市正式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市级相关部门分别牵头制订出台了四明山区域旅游发展、环境保护、下山移民、森林美化等4个实施细则。
到2016年,四明山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补偿体系更加健全,绿色可持续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禁止开发区生态修复2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73%,森林蓄积量达到215万立方米左右,区域游客年接待量达到8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4亿元左右,完成下山移民2400户,小型村、空心村、自然村缩减10%以上,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5000元。
到2020年,完成禁止开发区生态修复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6.5%,森林蓄积量达到245万立方米左右,完成下山移民5600户,小型村、空心村、自然村缩减20%以上,区域游客年接待量达到1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4亿元左右,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5000元。
另外,根据生态功能定位,要对乱砍滥伐、盗挖偷采、毁林种植和违规排放污水、破坏水源地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追究法律责任。
每年安排2亿元资金建设四明山
从今年起,市级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资金,重点用于增加区域生态公益林补偿、下山移民补助、行政村生态保护和运行补偿等,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等投资建设。
对于这2亿元资金,初步确定1个亿是面上普惠保基本,着重用于生态公益林建设、下山移民和村运行经费补助等。另1个亿是突出重点抓项目,以发展旅游业为主导,以项目为抓手,融合相关绿色产业联动发展。
奉化、鄞州、余姚三地将加强资金配套投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重点向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等方面倾斜。
此外,我市根据四明山区域实际,还将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比如,对农民的房屋、花卉苗木、承包权,探索抵押的路子,提高农民财产的附加值,释放农民财产活力等方面。在土地保障方面,国土部门将优先解决四明山区域下山移民、民宿经济、景区建设等各类用地。
开发“慢生活”基地和养生养老产业
昨天,记者从会议上获悉,我市将在未来几年按照“多彩山水,美丽四明,幸福家园”的区域定位,坚持全域景观化、村镇特色化理念,把旅游业培育为四明山区域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产业、生态文明的先导产业、惠民富民的民生产业。
市旅游局负责人在会上表示,我市正以梁弄、溪口、鄞江三大门户作为重要节点,打造唐诗之路文化游、山乡风情主题游和生态养生主题游等三条旅游主线。这些旅游门户区除了提供游客服务中心、游客集散地外,还要兼具餐饮住宿、应急救援、旅游公交、旅游导视系统和数字化游客服务平台等项目。
也就是说,溪口特色人文山水旅游、梁弄红色旅游、鄞江风情古镇旅游、四明山镇避暑休闲游等将串联起来,为四明山区域的“一日游”“观光游”转变为“多日游”“度假游”做准备。
开发度假游,就是要把节奏放慢。去年起,三十六湾、四明湖区域、李家坑等慢生活休闲旅游基地的建设已经开始,比如在村民下山后,空闲的农房可以翻修成生态农家乐,发展四明山区域的民宿、农居。
山上的清新空气对身体也有好处,所以,四明山区域适合发展养生养老产业。我市还将在特色鲜明、环境优良、交通便捷、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医疗服务体系相对完善的乡镇,建设医养融合的养老服务基地。目前,计划在梁弄、龙观等地建设旅游与养生、养生与养老相结合的养生养老综合试点。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