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新闻网记者王珏
通讯员沈琼云 林碧燕
除了花鸟市场、多肉大棚这些购买途径外,为了得到品相极佳的“贵”族多肉,不少“肉粉”甚至上网海淘。其实,北仑也有不少漂亮“土著”多肉,如今正是本地多肉茁壮生长的季节,与其漂洋过海从国外买个“洋”多肉回来,不如去附近的山上找找,看能不能有幸遇到“土著”多肉。
海淘肉肉还需谨慎
区农林局专家也表示,由于在海淘的过程中,极易将病虫害等有害生物带入境内,所以不提倡大家进行海淘,“就算没有病虫害,万一带入了某种具有侵略性的生物的种子,也有可能演变成新的生物入侵,对生态造成破坏。”
记者查阅有关资料得知,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名录》已明确将燕窝、肉制品(包括生或熟)、鲜奶、树苗、种苗、种子等16类产品列为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物品,多肉也属于被禁之列。
宁波本地多肉植物有近20种,可以入药又很好养
记者从网上查询到,市林业部门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宁波境内已经发现的本土多肉植物就有近20种,除了最最常见瓦松外,佛甲草、垂盆草、东南景天等都可以在野外找到。
记者联系上了市农科院农业新品种引进中心农艺师倪建刚,他研究多肉植物已有10多年,他在电话里解释说:“本地多肉大多数都是景天科的,其中不乏形态可爱的品种。比如晚红瓦松,刚刚长出来的时候虽然个头不大,但是色彩多样,群生着长在一块非常好看。”另外,他告诉记者,相比进口多肉,本土多肉由于原生环境恶劣,练就了一身耐旱耐寒抗高温的本领,可以更好的适应本地气候,养起来要容易得多。
除了好养,不少本土多肉还有药用的功效。记者清明扫墓时曾在方夏公墓的一处墓园内看到过一盆生长茂盛的绿色植物。墓主的女儿李女士告诉记者,这个就是我区较为常见的野生多肉之一———垂盆草。“我们小的时候,都是把这个当草药用的,可以去肿消毒。记得以前我女儿种牛痘发炎,就是用垂盆草捣碎了敷,第二天就消肿了。”李女士告诉记者,这些垂盆草是她前几年从山上挖来的,种到花盆里后就一直放在这边没管过它,没想到不仅没死反而越长越多了。
“除了垂盆草外,像佛甲草、费菜、火焰草等都具有药用功效。”倪建刚说。
老房子的屋顶,山上、溪边的石缝中都有可能长出多肉
北仑真的有那么多的“土著”肉肉吗?在哪里可以找到它们?记者近日前往大碶、春晓等地的多个山头进行“侦查”,然而收效甚微,几乎看不到多肉植物的影子。正在一筹莫展之际,一位名叫胡海杰的市民向记者爆料,在梅山的一处山头看到了一大片野生的多肉。
4月14日上午,记者随着胡海杰一起爬上了这座位于梅山碑塔村的小山坡。在山顶上裸露的岩石中间,一大丛一大丛彩色的多肉和绿色的苔藓生长在一起,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多肉是我一个哥哥清明上坟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的。我只知道这两年市场上多肉非常流行,没想到在山上能看到。”胡海杰说。
记者一行在附近转了一圈,发现这片山上一共有三种不同的多肉植物,野生的多肉个头大多较小,密密麻麻的挤在一起。一位同行的大姐告诉记者,其中棵数最多、个头最小、颜色也最好看的正是晚红瓦松,“瓦松是很常见的一种多肉,你可以去老房子的屋顶上看看,十有八九能找到!”
为了验证大姐的说法,记者驱车前往大碶林头方村寻找,果然在一幢老房子的屋顶上发现了瓦松。“一些老的瓦片房子,房顶上都会长这种瓦松。”村民方大爷告诉记者,这幢老房子是他叔叔的,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瓦片的屋顶时间久了会堆积垃圾、泥土之类的,这就给瓦松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不过对于屋主来说,瓦松虽然好看,却也让人头疼。“我前几天刚爬到屋顶上拔掉了好多瓦松。”方大爷说,“瓦松生长过多会严重影响房顶排水,所以要及时拔掉一些。”
“本土多肉的生命力十分的顽强,一般在瓦房顶、山坡、溪边的石头缝中比较容易找到。”倪建刚告诉记者,虽然像瓦松之类的本土多肉靠种子繁殖,但散籽后看似枯萎的瓦松其实并没有真正死去,“它们的根还是活的,等到春天的时候,在原来的根上照样会长出新的植株来。”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