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画中的宁波城市记忆 留给孩子的美丽乡愁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4-19 07:14:50   稿源: 中国宁波网-东南商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建筑和人的内心

  如何让孩子们更多更深刻地认识家乡,浙江省特级教师张全民很早以前就在琢磨了。

  从2008年起,这位有想法的语文老师在鄞州高级中学开设了一门叫做“从建筑走向文学人生”的选修课,带着学生们实地走访严氏义庄建筑群、茅山走马塘、姜山镇陈鉴桥村民国建筑等鄞州历史建筑群,了解那些老房子背后的故事。他相信建筑一定承载着人的情感,比如古典诗词里的小桥流水、庭院深深、楼台轩榭。作为语文老师,他努力引导学生感受建筑空间与人内心的关系,并将他们写下的感悟集结成册。

  同时,他用这种方式来引导他的学生从人文角度观察城市和村庄的变迁,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姜山镇陈鉴桥村是每届选修课的学生都会去的地方,张全民喜欢那里的民国建筑,虽然已经残破不堪,但那种范儿还是隔着时光留了下来。其中有一座房子被村民称做“福房”,主人姓陈,年轻时去上海谋生,赚了钱回家修了这栋房子,还在鄞州乡村各地捐建了很多桥梁和亭子。解放后房子被政府没收,被改建成了国家粮仓,现在,建筑的大部分被损毁了,门楼还保存完好。

  一段历史,学生会有不同的解读和想象。张全民想让学生理解,建筑都是活的,它们会在漠漠的时光里无声地讲述故事,关于家乡的人和事,关于历史,人生、道德和命运。从学生交上来的随笔看,他们开始体会文明深处的某种遗憾和痛楚;对于很多事情慢慢懂得尊重和珍惜,也正领悟文字的源头在哪里。

  多年寻幽怀古,他将心得编成了一本书,叫做《看不见的乡愁》,去年刚出版。

  学校的其他教师也陆续开设了“用脚丈量文化人生”“乡土视野下的人文攻略”“品味鄞州地域文化”等选修课,越来越多的孩子带着相机走出教室,用眼睛和光圈寻找故乡的回忆。

  为什么要开这些课?在每届学生开始的选修课上,张全民总会讲到自己的感受:他是土生土长的鄞州人,从小就帮父亲一起种地割稻,坐着小船沿河到城里来卖西瓜,他记得错落的村落和田野,记得放学回家常走的那条马头墙高耸的深深巷弄,也记得老房子屋檐下精美的木刻以及祠堂大门两侧一壁华丽的石雕。

  但后来,这些慢慢不见了,记忆中无边无际的田野,现在已经被楼盘、铁路和公路交错分割,熟悉的河流被任意截断或填没,远山和夕阳更被密集的高楼挡在了视野之外。

  他也去过许多地方,每个城市都有着相似的面孔,高楼大厦、商业广场、霓虹闪烁、车水马龙,陌生又熟悉。人们总是不知不觉,反认他乡是故乡,只是,故乡又有什么不同呢?

  张全民说,他和同事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加深对家乡的认同感,把人类古老的乡愁植根于那些十七八岁的年轻心灵中。

  乡愁带来什么?

  两位老师的故事讲完了,他们都让人尊敬。但作为功利又焦虑的家长,我们还是困惑:这年头大家都在忙着学英语,发达的信息把世界变成了平的,很多人生活在故乡几万里之外,人人都在强调如何让孩子变得更现代化、国际化、通用化,那么这些陈年旧事有什么用呢?对家乡的认同,以及那所谓乡愁,能带来什么好处吗?

  我们把这些困惑转化成一个含蓄的问题:听了家乡的故事后,孩子有什么明显变化吗?

  两个老师的回答是,没有。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