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北仑 正文

宝宝“恋物”行为多属正常 如伴随极端行为需警惕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5-14 10:20:01   稿源: 北仑新闻网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北仑新闻网讯(记者 余芬 通讯员 蒲迪婧)“我家宝宝睡觉前一定要抓着一件旧T恤,如果拿走就大哭大闹,怎么办啊?”近日,市民张先生到区妇保院儿童心理门诊反映,女儿从6个多月开始,每晚睡觉都要抓着妈妈的一件旧T恤,一会儿闻,一会儿擦脸,只有这样才能睡着。如今孩子已经1岁零3个月了,还是这样,他想问问医生,这种情况正常吗?

记者了解到,其实像张先生的女儿这样,看起来比较“怪异”的行为,不少宝宝都有。有的宝宝老是喜欢睡觉抱着一个抱枕,有的宝宝睡觉时喜欢摸妈妈脖子或者眉毛,有的宝宝喜欢拉着自己的头发睡觉……

区妇保院心理医生黄忠秀表示,宝宝这种“恋物”行为与成人恋物癖不同,多数是正常现象,并非疾病,到一定年纪会自然消除,家长们无需矫正。

孩子恋物行为,多数是因缺乏安全感而产生的,属正常现象

黄忠秀指出,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宝宝对物品依恋的倾向,事实上并非平时说的恋物癖。真正的恋物癖是指成人对特殊物品的收集癖与玩物癖,患者常在拿到物品时产生某种兴奋感。但宝宝对某样东西的依恋,则属安全感的慰藉而非兴奋感,因此并不等同于真正的恋物癖。

“一般来说,婴儿到了6个月以后会开始认人识物。比如会认准亲近的人,会认生等。”黄忠秀告诉记者,当孩子8个月到1岁大时,最容易对某些人或物品产生依赖,也就是形成所谓的“恋物癖”。

黄忠秀表示,孩子表现出来的这种恋物行为,多数是正常的,通常是宝宝遇到环境变化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在婴儿期,如果宝宝的照料者能够细心、耐心地抚慰他们,宝宝们就会与照料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安全、信任的依恋关系,孩子会表现为喜欢依偎着照料者。一旦孩子与这个人分开了,这种安全、信任的依恋关系就会被打破,宝宝就会开始从身边寻找一些物品来代替。当他们感到孤独、焦虑或恐惧时,就会紧紧地抓住这个物品,试图从中寻找到一种安全感。也就是说,他们的依恋物,其实就是照料者的替代物。

经过分析,黄忠秀帮助张先生找到了其女儿怪异行为的原因:他的妻子因为工作原因,在孩子五六个月的时候便和孩子分开睡了,这可能让孩子感到没有安全感,所以将这种依恋关系转移到妈妈的旧衣物上面。

不影响生活的恋物行为无需纠正,如伴随极端行为需警惕

黄忠秀告诉记者,在区妇保院,时常遇到像张先生女儿那样,特别依恋某件东西的孩子。有个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喜欢抱着一个旧抱枕,孩子奶奶看到抱枕已经破了,就去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新抱枕,把旧的扔了。没想到孩子根本不要新的,找不到旧抱枕哭得死去活来,最后奶奶无奈只能去垃圾桶里把旧抱枕去找来,洗干净了还给孩子。

但在她看来,如果孩子看起来没有其他智力或心理的问题,只是有这种行为,且这种行为没有影响生活,家长就不必过于担心。“这不能算是心理疾病,一般等孩子长大一些,到了3岁以后,这种恋物的情况就会慢慢消失,进入小学后就更加少见了,家长们不必过于紧张。”但也有个别孩子的这种行为可能会持续较长的时间,有个小男孩从1岁多开始每次睡觉都要闻着自己的一条口水巾,直到七八岁这种情况才消失。

她要提醒家长的是,在看到宝宝有恋物行为时,千万不要强行夺走他们的依恋物。强制禁止反而容易让宝宝加深对东西的依恋。家长可以试着通过转移孩子注意力,让宝宝慢慢忘记这个依恋物,平时增加有质量的陪伴,也可以拓展孩子的兴趣。或者无需理会,用“消退疗法”,当作没看到,平时只要注意保持依恋物的清洁就可以了。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恋物的同时,表现出一些极端的行为,比如平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与人交流,只是喜欢自己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拿着某件小物品玩,家长最好带孩子去看看儿童心理门诊。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