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小村兴起“淘金”热——鞍山村变迁记②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5-20 08:38:24   稿源: 宁波日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小村兴起“淘金”热

图为游客在农耕丰谷陈列体验馆体验做手工糯米糍。(胡建华 摄)

宁波日报记者 徐欣 项一嵚 

江北记者站 吴红波

通讯员 周旦

周末的午后,江北鞍山村的酿酒师郑海珊刚端出一大盆蒸好的糯米,一群游客立刻将他“包围”,争相动手体验把甜酒曲拌入糯米的过程。“酿了大半辈子米酒,没想到还能有点小名气。”郑师傅家的“家乡米酒坊”如今是村里的“人气景点”,酿米酒、做酒酿、浸药酒,老底子的手艺让城里人既饱眼福,又饱口福。“原来每年只替亲友加工两三千斤米酒,现在做大了,实惠也多了。”掌握“经济大权”的老伴乐呵呵地说。

会酿酒、懂推拿、通药理,郑师傅是鞍山村的能人,但他此前从没想过自己也能走上创业路。他的“伯乐”是村里的党员。“祖传的手艺、闲置的房屋、干净的河道,只要经营得当,这些可以成为‘摇钱树’。”洪塘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叶欣海介绍,鞍山在保国寺下、荪湖之畔、北山步道口,村民以前不知道怎样利用这些优势,“休闲旅游”完全是个陌生名词。

守着家门口的绿水青山,却没挖出金山银山。随着村容村貌的提升,洪塘街道让村里的党员带头,组织村民一边积极配合“美丽乡村”建设,一边试水休闲旅游业,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挖掘第一桶“生态黄金”。年逾花甲的老支书周成良退休不赋闲,带头搞起了农家乐饭店。小店地道朴素的本地菜吸引了不少游客预约品尝,也带动了村民“破冰下水”。

曹海虎就是他们中的佼佼者。老曹家的“北山人间”也是村里第一批开业的农家乐,装修等一共投入30余万元,得到各种补贴近3万元。自去年11月开业以来,凭借“宁波三臭”、手工水饺、野生鱼虾等老牌农家菜肴,店里营业额已经超过30万元。

街道领导忙前忙后来了十几次,帮忙装修庭院、选定菜单、招徕顾客,还通过区行政服务中心,请来市场监管、卫生、环保、消防等部门上门踏勘,现场指导办证照。老曹大为感动,“他们完全把我家的农家乐当成了自己的事,省去了我来回奔波之苦。”

在村里的农耕丰谷陈列体验馆,记者见到了一对“创业父子兵”。“80后”党员毛智浩和父亲毛如根是退伍军人,现在是街道最大的种粮大户。父亲种了大半辈子水稻,毛智浩如今子承父业,创立了家庭农场,还把村里的“留车桥”典故成功注册为商标,打起全新的“生态牌”———引进日本优质稻种,使用有机肥,不打杀虫剂、除草药,又香又糯还早熟的生态米引来了不少回头客。2012年,毛智浩试种了30亩生态稻,今年他打算种140亩。“十几元钱一斤的生态米不愁没人买,只愁没人种。”毛智浩笑言,游客爱吃生态米,还爱到他家当一回“稻香老农”,摸摸老农具,踩踩老水车,抡锤上阵做手工糯米糍。

从司空见惯的田园村舍中,鞍山村党员干部和村民“淘”到了生态旅游的“金矿”。目前,全村已有18户农户投身生态旅游业,建成投用农家乐餐饮点9个,茶室8个,民宿床位近百个。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