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培训课现场。(资料图片)
支教团老师开展示范课。(资料图片)
2014年3月,新疆库车县第十三小学开始招生,开展维语和汉语教学。年轻的学校,年轻的教师,双语教学缺乏经验。2015年3月,一支由14名宁波教师组成的双语教师培训支教队伍走进库车十三小,开展合作教学,建设图书室、开办兴趣班、指导双语赛……短短数月,双方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让十三小的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为库车的孩子们搭起了一座沟通表达的“汉语桥”。
李 宁
筹建图书室>>> 收到赠书近2万册
去年3月,库车十三小开始招生。目前全校只有学前幼儿和1-3年级的小学生,共十个班级。学校汉语图书少,学生识字量少,成为该校发展双语教学的一个难题。
“上课时,经常有学生问我这个字怎么读,除了教科书,学校很少有其他的汉语书。”面对十三小老师遇到的教学困境,浙江双语教师培训支教团宁波分队领队陈善军、胡文平老师商量后提议,“一起为孩子们建一个图书室吧。”
很快,这个想法被大家付诸于行动。“库车第十三小学的孩子们缺少汉字图书,一起为孩子们建一个‘追梦书屋’”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里扩散。今年“六一”前夕,一批批崭新的图书陆续从宁波抵达库车十三小,支教团陈磊老师的派出单位慈溪上林中学和《小哥白尼》杂志社宁波办事处各援助了5000元资金购买书架等设备。
5月31日,库车十三小的“追梦书屋”正式开放。“三个月不到,我们收到了故事类、科普类、文艺类、工具类等近4000册图书,杂志近3000册。”胡文平说,“除了十三小,我们还将书赠送给了库车墩阔坦镇中心小学。”
此外,该图书室还配备专用电脑,存有一万多册电子图书、各类有声读物,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阅览或复制。
“这是最棒的儿童节礼物了!”十三小的阿比代捧着新书爱不释手,用着半生的汉语说道。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相处,支教团的老师们深切地体会到,库车孩子们那种渴望和外面沟通交流的心情。就在这个“六一”,十三小一年级(1)班的孩子们收到了来自宁波南苑小学陈怿楷小朋友的来信,该班黄蓉小朋友写了一封回信表示感谢。当信寄出的那一刻,她说,“我要看更多的书,识更多的汉字,写更多的信给宁波的小伙伴。”
书法进校园>>> 开设5个兴趣班
5月8日下午,在库车十三小的师训教室,22位老师济济一堂,开始了他们的翰墨之旅。
课堂上,陈善军事先精心准备了22份毛笔、墨水、纸张、字帖,赠送给十三小的老师们。他从毛笔的分类、握笔姿势讲起,详细讲解了汉字基本笔画,示范各种写法,古丽布斯坦、阿布拉江、热依拉等维族老师,纷纷拉开架势练习,在陈老师的指导下,有的老师基本笔画已经写得有模有样。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先从培养库车教师入手,这也是汉语教学的一部分。”陈善军说,课堂上,他把练习多年的“作品”展示给学员看,提高学员对汉字的兴趣。
在宁波,书法教育已纳入许多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库车十三小由于书法师资欠缺,学生的书法课堂不能有效开展。陈善军得知后,他在每周二、五下午,办起了教师书法培训辅导班,让书法走进了库车十三小,目前由支教团团长严柏炎教授和姜富锵老师轮流上课。
除了教师书法班,根据支教团教师自身素养和十三小的实际情况,这学期库车十三小还开设了5个学生兴趣班,分别是毛宇尧、王军伟的两个国学班,李天翼、张亚萍的两个棋类班以及姜富锵的乒乓球班。另外,支教团胡泽球、黄勇、忻盛杰、杜娅林等老师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到十三小开展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
“教学合作以来,支教团和十三小一直在探讨学校的特色教育,开设各类兴趣班能够为此奠定基础。”胡文平说。
指导双语赛>>> 带领教师成长
今年3月,不到一年教龄的热依拉被选拔参加库车县双语教学大赛,可谓“压力山大”。支教团得知后,委派张立乾程、邵钱两位老师全程参与这次赛课活动,备课、上课、修改,三易其稿,两位老师每一个环节都务求尽善尽美。比赛当天,他们一大早赶到乌恰镇中心小学,现场指导。最终,热依拉取得了库车县教育局双语大赛三等奖的好成绩。
通过比赛,热依拉积累了许多新的教学经验,而更多的库车教师则是在支教团老师的日常培训课程中成长起来的。
支教团的张亚萍老师,来自宁波余姚,此次库车支教,她开展的是汉语口语教师培训,有一位名叫热比古丽的学员老师让她印象深刻。
“热比古丽坐在教室正中间的第一排,非常引我注目:微微卷曲的头发,大而明亮的眼睛,高而挺直的鼻梁,她无疑是个典型的新疆美女。”张亚萍笑着说,“她很好学,是最爱问问题的学员,也是最爱回答问题的学员,虽然她的口语基础并不好,但酷爱和我说话。她有一个大本子,密密麻麻记满了她学到的汉语词汇;她还常常写一些短文,要求我这个口语老师批改;她向我借汉语杂志和小说看,有时还会打电话来请教……”
“两年后,我想在学校教专业汉语。”这是热比古丽的目标。
据了解,浙江双语教师培训支教团,是教育援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0年开始,计划到2017年完成对阿克苏地区35周岁以下尚不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全部5000多名当地民族教师的两年制全脱产培训。两年后,像热比古丽一样,一批青年教师将回到学校,为当地的双语教学做贡献。
“这个工作需要一批又一批的援疆教师来支持,我所在的团队已经是第五批了。”张亚萍说,“合作教学以来,为了‘照顾’好这所年轻的学校,支教团先后20次60多人次前往库车十三小,指导年轻教师,筹划德育活动,开设专题讲座,送教送课……今后,根据学校需要,支教团将在特色创建、班级管理、教学常规、学科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给予更多帮助。”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