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豪 绘
□宁波日报记者 龚哲明
在人才市场,招聘单位总会把学历、职称、技能等级等作为条件写在招人的展板上。多年来,各类证书成为人才标准的最权威评判。如今,这个“权威”在宁波面临挑战。
挑战者就是昨日由市政府提交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的《宁波市职业技能培训条例(草案)》。
“为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切实解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我市企业人才评价不对称、不衔接的问题,条例草案第二十二条提出,‘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行业协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经企业或者行业协会自主评价合格的,可按规定认定为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市人力社保局局长林雅莲受市政府委托作法规草案说明时这样表述。
企业、行业协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将意味着企业、行业协会可以根据宁波实际和工作实际需要设定技能人才评判标准,而不必依据全国统一的学历、职称、技能等级等各类证书,努力探索更加科学、更加实用的技能型人才的评判法则。这是更科学、更务实的做法。
无独有偶,上周市委、市政府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无论是推出的25条人才新政中首次制定的人才分类目录,还是会议表彰的人才最高奖“甬城英才”,都在有意地打造一个属于宁波对人才的评判标准。在首个人才分类目录中,人才既包括“高大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字号”专家大师,也包括尚在打拼的创客人才、高校毕业生等“小鲜肉”,还包括有特点、有专长、有影响的“草根”民间优才,可谓“百花齐放”。在人才最高奖“甬城英才”125名获奖者中,有高层次的专家学者,也有普通的产业经营者,他们学历有高低,但共同的特点是术业有专攻,在各自领域都是独当一面的精英。
人才分类目录和“甬城英才”名单,都表明我市评判人才的标准已经走出了唯“证书”的时代,不看出身背景,只看真才实学,努力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按照2014年我市劳动力总量640万计算,全市技能劳动者仅占就业人员的16%,高技能人才数量不到就业人员的4%,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林雅莲说,这与我市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地位不相符合,与我市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
令人欣慰的是,在大量调研基础上起草的《宁波市职业技能培训条例》终于进入了立法程序。有关专家指出,这一法规出台后,将在保障劳动者的培训上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必然使掌握一门技能成为劳动者迫切需要,使技能型人才得到社会应有尊重。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