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时政·经济 正文

宁波市委副书记的困惑:宁波人才要出去才能成才?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10-13 06:44:35   稿源: 现代金报
0
报料热线:81850000、87000000  【 】 【打印

  人才,每个老板都抢着要。昨天,2015中国(宁波)人才发展与政策创新高峰论坛举行,这也是今年宁波人才科技周的主论坛。论坛很高大上,嘉宾有国务院参事、有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说的是宁波怎么吸引人才。不过,论坛也很接地气。比如,宁波人是不是要出去才能成才,这是很多人关心的。比如,吸引人才是不是光靠钱就够了,这也值得当老板的去思考。

  市委副书记困惑:

  宁波人才要出去才能成才?

  宁波市委副书记余红艺在论坛上致辞。她说得很恳切——近百年来,宁波的人才要通过走出去才能成才。

  她从历史说起,宁波历史上有240多位进士,历史上出现了一代大儒王阳明、黄宗羲,近代又涌现了世界著名的宁波商帮,有一百多位两院院士。

  她从身边说起:“在我的爷爷这一辈,13岁要去码头到上海去闯荡。”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近百年来,我们的人才要通过走出去才能成才,宁波缺少大的平台,缺少大的企业,缺少大的研究机构。宁波孕育的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大多在异地工作。”余红艺把一个重要原因归结在平台上。

  专家:宁波可想办法把外流人才吸引回来

  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谈的正是人才的“移民红利”。

  “世界各地都活跃着宁波帮的影子。现在,这些人才开始回流。还有国内其他地方的宁波人才。我觉得,这对宁波是一个机会。建议宁波市政府可以想办法把这些外流人才给吸引回来。”王辉耀说,宁波的特点是民营企业发达,可以以企业为主题,吸引外国高技能人才来宁波,尤其是临近的韩国、日本人才。

  他同时建议,宁波可以建立55岁以上的资深人才吸引制度,建立外国人才访问计划,降低外国人才来宁波的壁垒。他举了个例子,王宽诚奖学金奖励了60多万人,这些人和宁波是有感情的,可以作为重点吸引对象,“人才科技周上,研究生来宁波找工作能报销路费,这是非常有特点的。类似的政策,可以多一些。”

  吸引人才

  光靠“不差钱”就够了吗?

  “像今天的论坛,政府官员坐在第一排,以后希望高校、人才机构、研究机构人员坐在最前排,因为他们是人才工作的一线。”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江一上台的发言,就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在他看来,要让更多人才到宁波来,首先就是要有开放的人才政策。具体说来,要有人才认同并有吸引力的政策,让市场主体能自主选人用人的政策,营造人人皆可成才的环境政策。

  说到政策,会上很多人都谈到了宁波今年8月份出台的人才新政。新政可以说是非常给力,比如新引进的顶尖人才给以最高一亿元资金资助,建立首期两亿元的合作基金扶持人才创业。日常,企业在招人才时,也往往把高薪放在第一位。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光靠钱够吗?

  专家:人才不仅看重物质,更多是价值观

  每个嘉宾都认为,这远远不够。余红艺说:“钱并不是最重要,关键是环境,我们环境就是在围绕着概率两个字做文章,提高创业创新成功的概率,降低失败的概率,创造宽松的创业环境。”

  “吸引人才最主要一点就是他愿意来,不仅仅是看到你给他十万、几十万、百万资金的吸引,更多是他愿意到我们这个家庭来。”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冉毅波把这个关系比喻为婚姻。不仅仅是看中物质方面的吸引,更多是价值观的认同。

  他补充道:不仅仅是要把人才吸引来,还要告诉他到这里以后是什么样的发展路径、有什么样的职业生涯通道,不是来了一年或者短期做一个项目就离开。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主任刘永志的建议是:宁波已经有了一定的引才资金实力,现在需要更专业的机构,从法律的方面,知识产权保护的方面,给予人才引进的保护。

  屠呦呦的故事

  给这座城市带来什么启示?

  会上,几乎每个嘉宾都提到了屠呦呦。吴江特别分析了屠呦呦的创新发明带给宁波人的启示。

  第一,屠呦呦参与的是国家重大项目。在大项目中,人才容易脱颖而出。浙江民营企业占大多数,国家级的大项目少。启示是,要为人才搭建大平台,这样能留人也能出成果。

  第二,要给年轻人机会。领衔这个项目当组长时,屠呦呦只有39岁,相当于现在的初级职称。给我们的启示是,用人要不拘一格,要看这个人的潜力,尤其是注重年轻人。

  第三,是评价标准。人才评价原来由政府管,现在要放到企业去,这是件好事。对企业自主权的落实,政府还要负起监管的责任。让市场公平竞争,在人才评价、激励方面,还要有淘汰机制。□通讯员 钟海洲 记者 王颖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