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滋记老牌子。
慢悠悠的老街时光
“村里有点意思的地名有两个:王家团和里洞桥。”史大姐一直居住于此,对里洞桥村的老地名很熟悉。她说,王家团的团是指古代盐场管辖地段,后有王姓居住,故称“王家团”。据明嘉靖《定海县志》载,盐场应起于宋、元之间,属清泉盐场管辖。资料记载,王家团盐场地处东海边滩涂,倭寇几次由此入侵,流窜袭击团桥等地。
至于里洞桥,其实是当地好几座桥的混称。中大河从里洞桥村穿村而过,沿河而建的民居实际上由数个地块组成。地块之间彼此架桥通行,最核心的一座桥,架在三个地块之间,上面刻着“贵驷桥”三个字。当地老百姓称贵驷桥为“一桥连三路”,即指通向三个方向。
在史大姐带领下,我们穿过窄巷,走到河岸边一处极为宽敞的三角地带,这便是依托贵驷桥建立的老街了。街面最宽处约有10米,一眼望过去,河两岸多为单层或两层的江南民居,屋面不高,斜坡顶,黑瓦面。
桥东有两家老店,一家挂着“宁波盛滋记酿造厂贵驷营业部”的牌子,实际上出售小杂货。店铺经营者是50多岁的刘大哥,他说店前这块牌子至少挂了有30多年的时间了,依旧是当初的模样。“上次有人说是文物,印证盛滋记的历史。我不敢不好好保存。”刘师傅说,盛滋记是一家百年老店,酿造厂只是其中的一间厂。当年,店中出售的老酒、酱油、米醋、豆瓣酱、酱豆腐等,在整个甬城都算有名的。
另一家是贵驷老面店。一老一少两名手工艺人正在太阳下晾着手工长面。老太太拿着剪子“咔嚓咔嚓”把晾干的面剪好,小伙子拿着两根长筷子将面挑开,捋直。银丝般的长面挂满架子,顺顺溜溜垂下来,又细又直。“要吗?正宗的手工长面,8块一斤。”小伙子招呼我们。
据说,贵驷本地有一位叫刘益生的商人,他在老街上开过“生大米行”和“生大酒行”。不过,我们转了两圈也没见到这两块招牌。估计时日太久,早已湮没在历史中了。
来来去去的老街居民,没有城市里那种匆匆忙忙的脚步。他们挎着菜篮,领着孩子,骑着三轮车,不紧不慢地做事。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