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宁波大雨不断。
所幸,没有发生大的内涝。其实,倾盆大雨,最考验的是遍布城市地下的排水管网。短时间雨量太大,超出地下排水管网的排水能力,就有可能造成城市内涝。这几年,宁波在这方面吃了好几次苦头了。
不过,这样的情形可能会发生改变。一方面,我市很多地方已经主动加粗了地下排水管道的直径,比如正在施工的中山路就是这样,目前的管径最大的为1400毫米,改造后的地下排水管径最大将达1800毫米。
另一个方面则是,我市地下排水管网直径到底多大为宜,将有一个更科学的设计依据。记者获悉,我市新修订的暴雨强度公式已于日前公布。
暴雨强度公式是个啥东东?相信很多派粉不明白。
记者这就给各位普及一下——所谓暴雨强度公式,是一个经验公式,表达城市降雨的规律。公式中的q为设计暴雨强度公式(升/秒/公顷),t为降雨历时(分钟),p为重现期(年)。单次降水不适用这个公式,因为它至少需要30年的降水资料才能计算。
说白了,它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没有直接关系,但对缓解城市内涝而言,却大有用场。因为,该公式是计算城市雨水排水设计流量的主要依据,是指导城市排水防涝系统规划、工程设计和相关设施建设的重要基础,对科学规划设计城市排水管网及设施、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和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均具有指导意义。
简单地说,依据当地暴雨强度公式算出的最大流水量,是当地地下排水管道设计的参照标准。
近年来,宁波暴雨内涝事件多发,暴雨强度特征发生变化,原有的暴雨强度公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城市排水设计与雨水管理的需要。
此次宁波三江片修订的暴雨强度公式,是科学分析了鄞州国家基本气象站近34年降水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形成的。专家们在编制过程中发现,这几十年来,宁波的常年平均降水量总体来看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平均在1500毫米左右,只有个别年份的降水量超过了2000毫米。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像“菲特”台风这样破坏力极大的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在增多,导致城市大面积内涝产生,“新的暴雨强度公式科学计算当地雨水排水设计流量,极大满足防洪排涝能力和城市规划设计的现实需求”。
据了解,新修订的暴雨强度公式可作为宁波市城市排水(雨水)系统规划、设计和管理的依据,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新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我市接下来将充分应用新修订的暴雨强度公式,合理布局建设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提高排水防涝能力。一些地下排水管道的直径会变宽,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城市内涝。不过,专家也指出,城市内涝形成的原因不是单一的,所以解决内涝问题需要利用多学科的方法系统统筹实施。(甬派客户端记者 梅子满 通讯员 虞南)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