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时政·经济 正文

董明珠和邱智铭央视对话栏目录制现场当场"打赌"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11-23 07:01:39   稿源: 现代金报
0
报料热线:81850000、87000000  【 】 【打印

以“好赌”出名的空调女王、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最近又“赌”上了,“赌约”的对手是我们宁波的企业家,被称为“亚洲笔王”的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

昨晚,中央电视台二套财经频道《对话》栏目播出,主题是“圆珠笔挑战高端制造”。说起这次对话主题的选择,源于今年初李克强总理在冬季达沃斯论坛上对“中国制造”的一个提问:“中国什么时间能造出和德国一样的好笔?”董明珠和邱智铭的“赌约”便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也是回答中国制造业如何转型升级的大问题。

[现状] 小小钢珠,绊住中国制笔脚步

在讲到这个“赌约”所“赌”的内容是什么之前,让我们不妨先看看中国制笔业的现状。

就在上周五,记者来到位于北仑的贝发集团,参观了工厂车间,在忙碌的车间,成千上万支笔在流水线上被加工而成。“在中国,一年有将近400亿支笔被生产出来,在我们公司,每年大概会生产30亿支圆珠笔,而圆珠笔的利润却不一样,价格贵的高端笔一支的利润比卖一台空调还高,一支便宜的产品却只能挣几厘钱,这就是这个行业的现状。”邱智铭介绍说,但总体来说,量大、利薄、技术含量低是这个行业的现状。

绊住中国制笔脚步的,是一个小小的“钢珠”。邱智铭说,中国的3000多家制笔企业中没有一家掌握高端笔头和高端墨水制作的核心技术。我国每年生产几十亿支圆珠笔,但笔尖珠芯近90%来自进口,墨水80%进口或用进口设备制造。这些高端墨水和高端笔头,以及笔头和墨水的关键制造设备都是从瑞士、德国、日本进口的,平均下来,中国制笔企业做一支笔赚不到1分钱。

邱智铭说,贝发并非不想解决这个问题,在1997年的时候,贝发就花40万欧元从瑞士引进了一套制造高端笔类产品的设备,当时厂家赠送了300吨制造笔头的线材。结果这批线材用完后,国内居然没有地方可以买到同类线材了。最后好不容易通过厂家找到了日本和德国的线材供应商,但对方却推诿不愿卖,说要经过特殊审批。

[赌约] 一年内帮贝发造出做好笔的设备

没有线材,设备就得睡大觉。这个问题最后还是得到了解决,但并不完美。

在国家工信部的支持下,中国制笔协会拨出专款对制笔行业的技术瓶颈进行科技攻关,贝发联合中科院材料所、太原钢铁厂等单位技术攻关,攻克了这一技术瓶颈,但这种线材却是“实验室出品”,缺乏相应的产业化的制造设备,生产成本非常高,无法推进到量产阶段。

核心技术不掌握,产品的附加值就上不去,注定只能做低端产品。在央视的《对话》录制现场,当邱智铭抛出这个话题,引起不少在座制造业企业家的共鸣。

“如果自己掌握这个最核心的零件制造,那赚的钱可能就要乘一倍两倍甚至更多,而往往因为自己没有这个东西,直接去买回来了,所以是自己生产的笔也可以说不是你自己,因为打上你的标签,别人也不认同你。只有你创造出来的东西,才可以拍着胸口说我可以卖这个价,这个真的太重要。”董明珠当场立下“赌约”,愿意在一年之内帮贝发造出做好笔的设备。

 [1] [2] 下一页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