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外来物种大米草入侵几成生态灾难 浙江象山治理搁浅6年
稿源: 央广网   2015-12-23 16:20:38 报料热线:81850000

中国宁波网官方微信

 

大米草(资料图)

央广网象山12月23日消息(记者曹美丽)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东西塔影远云遮,冉冉炊烟接下沙。日落海山僧磬寂,一行飞雁入洋笆。”这是晚晴文学家姚燮在他的《西沪棹歌》中,描绘的浙江宁波市象山县西沪港的旖旎风情。从高空俯瞰西沪港,一个U字型的蓝色港湾直通象山港,汇入东海。

然而,走进如今的西沪港,映入眼帘的确是满眼绿色:高约半米多的绿草,密密麻麻连绵成片。难觅塔影、鲜见飞雁的同时,也令这一区域的海洋生物锐减,航道堵塞。这种繁殖力超强的绿色生物,就是被称为“全球100种最有危害外来物种”之一的“大米草”。

其实早在2009年,宁波市象山县政府便引入治理大米草项目。只不过6年过去了,这个项目却因不同部门、不同地区间的利益纠葛,至今还躺在纸上。也就在这6年间,大米草快速扩张导致西沪港海洋生态日益脆弱。本是一项功在千秋的外来生物治理项目,到底是在哪个环节卡了壳?

西沪港滩涂面积一共4.6万亩,但据当地媒体报道:目前已有1.8万亩滩涂被大米草侵占。如果不加以整治,西沪港最终将可能变成死港。

渔民介绍,大米草生长在此有十多年了,造成了海水不流通。有了大米草之后,滩涂上就没有小海鲜了。渔民们都希望赶紧改造。

2009年,宁波市象山县政府决定启动大米草治理项目,并在2011年和宁波沪港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约定:由沪港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通过机械开挖大米草约10000余亩,挖出的淤泥堆在墙头镇附近滩涂形成一个大约4000亩的堆放区,用于开发建设。

随后,宁波沪港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专业机构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治理方案评估、数字模型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等前期工作。象山县发改委、规划局则先后完成了批复和规划。但在完成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之后,宁波沪港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伟登发现:治草项目最关键的海域使用证却卡壳了。

张伟登说,宁波市海洋局踢给象山海洋局,象山说宁波不同意,宁波说象山没上报,像踢皮球一样。

没有海域使用证,意味着挖出的大米草和淤泥没有地方可以堆放。张伟登认为是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刁难,不予审批。但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却认为,问题在于象山县政府没按规定报。按照治理方案,挖掘大米草后产生的淤泥,最终要堆在墙头镇的滩涂上形成4000亩的建设用地,这就涉及到填海。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巡视员陆素忠介绍说,根据海域法和有关规定,象山县政府必须要先行开展区域用海规划材料编制和海洋环评论证工作。但象山县政府却让一家企业出面承担了这项任务,存在主体不明确的问题。

陆素忠介绍,现在我国围填海有明确规定:这么大项目一定要政府来牵头。作为管理部门来说,西沪港大米草治理应该统一来进行考虑,由政府牵头,不应该企业来出面。治理责任主体应该是政府,不应该是企业。

那么,作为治理责任主体的象山县政府,为什么要把一家企业推到前头?宁波市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一位工作人员这样回答:这个东西一开始可能政府做,但是政府说实话没钱,自己做不动。

宁波市象山县墙头镇副镇长奚士存也毫不避讳问题:09年开始是一个企业在运作,我们政府没钱。

治理大米草,政府没钱,企业出资,这种合作方式在当下被称为是PPP,是国务院力推的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事业建设。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在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举行的听证会上,堆出来的这4000亩地遭到了眼红,其他乡镇也想把淤泥堆到自家的滩涂上。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巡视员陆素忠说,堆,不一定堆在那个地方。它前期的一些认定工作就是为了房地产开发而来进行一系列的工作的。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王继锋说,现在他们来谈的问题大量局限于墙头镇,对于海洋部门来说肯定是关注整个象山港的问题。弄完之后,墙头多出了一块地,其他镇就不同意了。王继锋说,其他地方也要争取这个利益,对于国家来说,海域管理就麻烦了。

显而易见,无论是对于海洋生态还是当地民众,大米草都是一个必须要除去的祸害。然而,挖掘大米草、堆淤泥而形成的土地,却成了人人都想争抢的“唐僧肉”,大米草治理项目也从一个公益项目演变成如今的开发牟利之争。那么,西沪港大米草治理项目能否继续?各方利益又该怎样平衡?

在各个部门、各个地方的利益纠葛之间,大米草治理项目退也不是,进也难行。宁波市象山县墙头镇副镇长奚士存说,项目就这样搁浅了:“从前期来看到现在,中间某些环节反正听证的程序反对意见比较多,所以这个项目没有批下来。到听证会后来就没下文了。他们说现在就是卡在那里,不说批也不说不批,都没有结论。”

不说批,也没说不批,这一耽搁,就是六年。当初和象山县政府签订协议的宁波沪港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已经投入了一个亿的资金,接下来该怎么办?公司执行董事张伟登感到很无奈:这块地有利益纠葛,要补偿自己来争这块地。但是海洋局不应该以这个理由不批准。

而更让张伟登头疼的是,当初签订协议的时候,大米草只有1万亩,但如今大米草已经长到将近2万亩。当初的治理资金只要六七个亿,如今成本涨到了十八个亿。随着大米草越长越多,西沪港的海洋生态日益严峻,下一步还将危及到整个象山港。为此,居住在西沪港附近的墙头镇群众近日集体签名呼吁,强烈要求尽快实施西沪港大米草治理项目。

那么,大米草究竟是治还是不治?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巡视员陆素忠肯定的说,项目还是要推:“这个不可能放弃的,还是要推的。这个东西基础已经有了,牵头弄一下问题不是很大。”

不过,即使象山县政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再严格按照报批程序层层上报,直到最后批下来,这中间还要多久?对此,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没法给出明确答复。但副局长王继锋举例说,西沪港旁边的宁海西店围垦项目,批了六年。

王继锋说,西店这样走,走了六年。这个程序走得比较慢,今年报上去不可能明年批给你。西店的例子说明4000亩要走六年。

又是一个六年。宁波沪港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伟登说,海洋生态等不起,企业也等不起了。他无奈地说:“那不是又拖下来,又拖下来这个大米草又长起来了怎么办?现在我钱已经投下去了,我要讨说法。你协议不要签,你签下来这个协议的严肃性没有了。”

编辑: 陈燕

外来物种大米草入侵几成生态灾难 浙江象山治理搁浅6年

稿源: 央广网 2015-12-23 16:20:38

 

大米草(资料图)

央广网象山12月23日消息(记者曹美丽)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东西塔影远云遮,冉冉炊烟接下沙。日落海山僧磬寂,一行飞雁入洋笆。”这是晚晴文学家姚燮在他的《西沪棹歌》中,描绘的浙江宁波市象山县西沪港的旖旎风情。从高空俯瞰西沪港,一个U字型的蓝色港湾直通象山港,汇入东海。

然而,走进如今的西沪港,映入眼帘的确是满眼绿色:高约半米多的绿草,密密麻麻连绵成片。难觅塔影、鲜见飞雁的同时,也令这一区域的海洋生物锐减,航道堵塞。这种繁殖力超强的绿色生物,就是被称为“全球100种最有危害外来物种”之一的“大米草”。

其实早在2009年,宁波市象山县政府便引入治理大米草项目。只不过6年过去了,这个项目却因不同部门、不同地区间的利益纠葛,至今还躺在纸上。也就在这6年间,大米草快速扩张导致西沪港海洋生态日益脆弱。本是一项功在千秋的外来生物治理项目,到底是在哪个环节卡了壳?

西沪港滩涂面积一共4.6万亩,但据当地媒体报道:目前已有1.8万亩滩涂被大米草侵占。如果不加以整治,西沪港最终将可能变成死港。

渔民介绍,大米草生长在此有十多年了,造成了海水不流通。有了大米草之后,滩涂上就没有小海鲜了。渔民们都希望赶紧改造。

2009年,宁波市象山县政府决定启动大米草治理项目,并在2011年和宁波沪港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约定:由沪港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通过机械开挖大米草约10000余亩,挖出的淤泥堆在墙头镇附近滩涂形成一个大约4000亩的堆放区,用于开发建设。

随后,宁波沪港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专业机构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治理方案评估、数字模型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等前期工作。象山县发改委、规划局则先后完成了批复和规划。但在完成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之后,宁波沪港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伟登发现:治草项目最关键的海域使用证却卡壳了。

张伟登说,宁波市海洋局踢给象山海洋局,象山说宁波不同意,宁波说象山没上报,像踢皮球一样。

没有海域使用证,意味着挖出的大米草和淤泥没有地方可以堆放。张伟登认为是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刁难,不予审批。但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却认为,问题在于象山县政府没按规定报。按照治理方案,挖掘大米草后产生的淤泥,最终要堆在墙头镇的滩涂上形成4000亩的建设用地,这就涉及到填海。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巡视员陆素忠介绍说,根据海域法和有关规定,象山县政府必须要先行开展区域用海规划材料编制和海洋环评论证工作。但象山县政府却让一家企业出面承担了这项任务,存在主体不明确的问题。

陆素忠介绍,现在我国围填海有明确规定:这么大项目一定要政府来牵头。作为管理部门来说,西沪港大米草治理应该统一来进行考虑,由政府牵头,不应该企业来出面。治理责任主体应该是政府,不应该是企业。

那么,作为治理责任主体的象山县政府,为什么要把一家企业推到前头?宁波市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一位工作人员这样回答:这个东西一开始可能政府做,但是政府说实话没钱,自己做不动。

宁波市象山县墙头镇副镇长奚士存也毫不避讳问题:09年开始是一个企业在运作,我们政府没钱。

治理大米草,政府没钱,企业出资,这种合作方式在当下被称为是PPP,是国务院力推的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事业建设。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在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举行的听证会上,堆出来的这4000亩地遭到了眼红,其他乡镇也想把淤泥堆到自家的滩涂上。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巡视员陆素忠说,堆,不一定堆在那个地方。它前期的一些认定工作就是为了房地产开发而来进行一系列的工作的。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王继锋说,现在他们来谈的问题大量局限于墙头镇,对于海洋部门来说肯定是关注整个象山港的问题。弄完之后,墙头多出了一块地,其他镇就不同意了。王继锋说,其他地方也要争取这个利益,对于国家来说,海域管理就麻烦了。

显而易见,无论是对于海洋生态还是当地民众,大米草都是一个必须要除去的祸害。然而,挖掘大米草、堆淤泥而形成的土地,却成了人人都想争抢的“唐僧肉”,大米草治理项目也从一个公益项目演变成如今的开发牟利之争。那么,西沪港大米草治理项目能否继续?各方利益又该怎样平衡?

在各个部门、各个地方的利益纠葛之间,大米草治理项目退也不是,进也难行。宁波市象山县墙头镇副镇长奚士存说,项目就这样搁浅了:“从前期来看到现在,中间某些环节反正听证的程序反对意见比较多,所以这个项目没有批下来。到听证会后来就没下文了。他们说现在就是卡在那里,不说批也不说不批,都没有结论。”

不说批,也没说不批,这一耽搁,就是六年。当初和象山县政府签订协议的宁波沪港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已经投入了一个亿的资金,接下来该怎么办?公司执行董事张伟登感到很无奈:这块地有利益纠葛,要补偿自己来争这块地。但是海洋局不应该以这个理由不批准。

而更让张伟登头疼的是,当初签订协议的时候,大米草只有1万亩,但如今大米草已经长到将近2万亩。当初的治理资金只要六七个亿,如今成本涨到了十八个亿。随着大米草越长越多,西沪港的海洋生态日益严峻,下一步还将危及到整个象山港。为此,居住在西沪港附近的墙头镇群众近日集体签名呼吁,强烈要求尽快实施西沪港大米草治理项目。

那么,大米草究竟是治还是不治?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巡视员陆素忠肯定的说,项目还是要推:“这个不可能放弃的,还是要推的。这个东西基础已经有了,牵头弄一下问题不是很大。”

不过,即使象山县政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再严格按照报批程序层层上报,直到最后批下来,这中间还要多久?对此,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没法给出明确答复。但副局长王继锋举例说,西沪港旁边的宁海西店围垦项目,批了六年。

王继锋说,西店这样走,走了六年。这个程序走得比较慢,今年报上去不可能明年批给你。西店的例子说明4000亩要走六年。

又是一个六年。宁波沪港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伟登说,海洋生态等不起,企业也等不起了。他无奈地说:“那不是又拖下来,又拖下来这个大米草又长起来了怎么办?现在我钱已经投下去了,我要讨说法。你协议不要签,你签下来这个协议的严肃性没有了。”

编辑: 陈燕